现在正值巴黎奥运会,每天我们都会在屏幕前看一会比赛,和孩子们看看有哪些新奇(比如今天才知道有小轮车项目)的比赛项目,聊聊运动员们来之不易的奖牌,聊TA们的全力以赴,聊TA们的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聊赛场上的趣事,也聊运动员们的颜值......
聊着比赛的事情,不由地想起我自己的运动经历。
小学时,学校没有操场,没有体育课,没有运动会,没有人知道自己会干啥。
初一年级,可能是因为当时体育老师少,印象中是几个班共上一节体育课。体育课女生跑800米,几个班的女生一起跑,当时有好多女生在跑的过程中就跑不下来了,弓着腰双手支在膝盖上停在跑道上,我当时还很奇怪,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可以不完成吗?除了累,我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我不管别人,自己就一直跑,直到跑完全程。不记得跑了多少时间,只记得老师表扬了我,说跑得不错。我当时很开心,开心的原因是自己可以完成别人完不成的事情,这种感觉很好,给了我自信。我对这件事情印象太深刻了,对自己“跑步还不错”的认知就从初一的那个800米开始的,这种自信感很强,甚至能扩展到其他方面。
后来我转学去了新初中,新初中没有操场,每天都需要到外面跑步,学生从学校大门出发往西跑,穿过两侧是农田的小路,跑到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路上,然后从大路拐入学校南边的村子,从村子里穿过来回到学校。我并不知道这一圈下来有几公里,估计5KM左右是要有的。当时并没有比赛,老师也不要求大家跑出怎样的成绩,但是每次跑步我都努力跑到前几名,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可以跑得快,我就是要超过前面的人。现在想来,这种“我能做得好”的心理暗示对自己帮助很大,激发自己在坚持的过程中向前超越,就这样跑完初中。
到高中后,县一中有标准的操场,一圈400米,每天晚自习后,我和小伙伴都会到操场跑两圈,然后回宿舍睡觉。跑了一年,到分班时,小伙伴去了文科班,大家时间都紧张,下晚自习后跑步的习惯就断了。印象中,在一中参加校运动会女子800米跑,没有拿到过名次。
去读大学,大一新生运动会,我报名了800米,同宿舍的女孩报了1500米,赛后我俩都拿到了各自项目的第一名,很不错的开头。后面我俩顺利地进入系学生会的跑步小组,跟着前一级的师姐训练,每周跑步两次,每次10公里。训练了一个学期之后,我们一起参加学校里组织的越野比赛,赛后我得到了一个不锈钢的茶缸子和几条毛巾。就这个茶缸子一直跟着我十几年,后来被娃奶奶用来在煤气灶上直接煮水给烧得太黑了,就丢掉了。
工作以后,没有天天去跑步,但是也基本没有断过,前几年去杭州跑了半程马拉松,实现了一直想要的小目标。
今年春天,开始带着两个孩子跑,主要是想要锻炼她们的身体,也提升一下她们的体育素质,现在她们已经养成每天跑步的习惯,坚持得非常好,平时每天一公里,假期每天两公里,跑量不大,重在坚持。孩子们现在跑一公里的速度已经超过我了,从跟着我到超过我,她们现在非常得意,我也很为她们高兴。通过跑步练习,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强了她们的自信。
体育,强健的不仅是体魄,也坚韧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