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位教案的作用
在读《U型理论实践版》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在这次聚会上竟然有人问了这个敏感问题‘唱了这么久《津轻海峡冬景色》’你不觉得厌倦吗?歌手石川女士的回答非常出彩。她表现出很吃惊的样子,然后说,‘厌倦吗?从来没有!每次唱这首歌时,我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的。如果我开始厌倦了那应该是我隐退的时候了。’”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到了关于教案的话题。经常听到老师们说,“麻烦死了,重复教案有什么意义呢?我早都会背下来了。这样写教案只会浪费时间。”大多数老师的教案是重复着旧教案,每一年都是把内容从一本抄到另一本教案。在这些老师眼中,教材没有发生变化,要给学生讲的内容也就没有发生变化,教案也就成了重复。这样老师的眼中,只有教材,缺少学生。他们忘记了备写教案不仅是备教材,更多是备学生。我不知道,他们每一次翻开同样的教案是不是看到的都是同一副画面呢?套用石川女士的话,“如果我开始重复抄写教案那应该是我退休的时候了。”
教案的正常作用,可能是:第一,为了上课更加的规范,更加的有的放矢。老师通过备写教案,能够清楚知识点的重难点分布在什么地方,难点选用什么样的方法突破?教案备写的认真与否,直接关系着上课的效果。第二,应付检查。很多外行的领导,不懂得教案该备写什么内容?只检查教案写的是否工整?是否有不同颜色的笔去写?教案环节是否齐全?教案的页数是不是足够多?老师为了迎合领导的意图,只要有时间拼命的写教案,变着花样的在形式上创新教案,在教案的页数上赢得认可。大多数所谓的好教案,环节齐全,备课详实,色彩分明,只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教案。老师把绝大多数精力放在了教案的第二种功能。忙于应付,让老师享受不到教案带来的乐趣。日积月累,让老师误以为重复的写教案就是一种无用功。
石川女生的话,让我想到,要让教案回归真实的意图,重新定位教案的作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认识的改变。这个改变要从两个层面发生:学校层面,要重新认识到教案就是老师上好课的必备手段,不要过度关注教案的形式,给教师充分的自由。教师对于教案的自由度越高,教案的真实价值会越大。重新定位教案的评价体系。学校不单纯的从教案的页数、教案的形式和教案的环节角度去评价老师,而是鼓励老师备创新教案和实用教案。个人层面,要重新认识到教案不是简单的重复。教案不仅备知识点,还要备学生。每一届的学生构成是千差万别,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也是各不相同,面对不同的学生,重复的教案直接是没有效果。而且,作为老师,随着教育教学经历的丰富,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的完善,更加的游刃有余。重复是对于生命的浪费,不要以此为借口。
行动的践行。学校层面,关注点教案的实用性、有效性。允许老师根据课程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备写符合实际的教案。鼓励老师把教案当做个人的作品认真对待。本来,教案就是老师的精神劳动成果,可是,老师很少这样认为。学校可以选择出优质的教案,浓重的举行教案的收藏仪式,让老师真正感到创作教案的价值和乐趣。学校可以举行教案设计的评比活动,让更多的老师认识到教案的原创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意义。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对于老师的教案设计进行引领,也可以让学校优秀的老师分享教案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个人层面,改变应付检查的心态,认真备写好每一节教案。备写教案是一个创作的过程,需要老师阅读同专业老师对于这节课的设计。可以看视频,也可以看PPT,也可以看文字稿,也可以看课堂实录等,通过大量的输入,逼着自己去输出。老师备好一节课,不仅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大量的其他知识的支撑。这就需要老师培养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教案设计的底蕴。
总之,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实用和创新的教学设计。这个改变需要学校和个人共同的努力改变,尤其是老师自身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