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地铁“女性车厢”设立大半年后,咸猪手消失了吗?

地铁“女性车厢”设立大半年后,咸猪手消失了吗?

作者: 林小路 | 来源:发表于2018-03-06 11:14 被阅读32次

    地铁咸猪手总是此起彼伏,让人痛恨不已,于是乎深圳、广州等城市自去年6月底起,效仿日本等国在地铁中试运行“女性车厢”。

    专门承载女性的车厢,总好了吧,安全到站了应该,还特地标有粉红色汉字和木棉花图案的,少女心泛滥了。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这个车厢,形式大于内容,就好像多次引发摩擦的老弱病残孕地铁专座,还不是是个人都去坐。

    你设你的专用车厢,我继续我的横行霸道。于是乎,仍旧有大量男性无视地面上的标示,“踩着”它们强行挤上车去,让女性车厢“形同虚设”。

    你嚷嚷说有关方怎么不管管啊?这样怎么行啊?

    广州地铁也无奈啊,负责人说了,“女性车厢的设置只为倡导‘关爱女性、尊重女性’的观念,并没有法律条款强制规定”。

    倡导懂吗?

    就是道德层面的宣传,人们是否高尚我们做不了主。

    所以我们尽力了啊,你看都专门开辟了一节车厢试图保障女性权益,但男人们不愿意遵守啊,我们总不能拽着他们不让进吧。

    难道每天派个人在车厢前“性检“吗?

    只有性别为女的才可以进,性别为男的就走一边。

    男乘客也不乐意啊,我好好的坐个地铁你怎么就往我头上扣一顶性骚扰嫌疑犯的帽子呢,早高峰地铁够挤了,还让我看是不是女性专用车厢,你以为我空是吗?我能挤进去按时上班不迟到就谢天谢地了。不好意思,没那么无私,不陪你们玩。

    于是你发现,女性车厢没有女性,因为都被男性挤满了。

    这个情况让纽约时报报道了,该报记者茱莉亚·马尔基(Giulia Marchi)在3月4日发表了长篇报道,对广州地铁的现状做了一番解读。

    马尔基写道,在拥有“世界上最复杂地铁系统之一”的中国,性骚扰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在广州的早晚高峰,你可能会发现你的脸顶到了一个男人的后背,你的膝盖撞上了别人的手提包,或者你的身体被农民工的工具戳来戳去。地铁上实在太挤了。”

    话说拿上海的地铁举例,早高峰更是前胸贴后背了,原地等几部地铁是稀松平常的情况。

    在日本首都圈,男性强行使用女性专用车厢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些男性乘客声称,“乘坐女性专用车厢又不违法”。

    跟中国一样,日本法律中,也没有规定男性一定不能乘坐女性专用车厢。JR地铁方面则表示,“没有强制要求,但这是礼仪和道德问题”。

    凡事放到道德制高点,就会很难落实到实处进行监管。

    因为一切靠的是个体觉悟啊。

    女权主义者肖美丽却表示,女性车厢的概念“非常愚蠢”。

    “从表面上看,似乎‘女性专用’几个字是保护了女性。但其结果是,这等于告诉女性:为了避免性骚扰,你们就得老老实实缩在这一个地方。”

    如果你不在这里待着呢?

    世界那么大,每天总不能蜷缩在一个地方,总要生活,总要走出去,走要面对无常,总要学会坚强,总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和成熟的女性。

    真正的保护,依靠这样的形式制约收获甚微。

    就好像你强行灌输一个理念,要大家去接受,但别人却嗤之以鼻。

    女性车厢的出发点是好的,意愿是积极的,至少提出了一个愿景:远离性骚扰,有全社会的监督。

    我们也承认,这个举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一来,地铁出行本身就是争分夺秒的事,让人们自觉去辨别车厢的属性会带来负面情绪,人们反而会反其道而为之,来显示对自己苦逼出行的抗议;

    二来,女性不该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而是应该积极平等看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勇敢采取主动性来和地铁性骚扰对抗;

    第三,道德意识的觉醒和维护仍旧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但最基本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为人起码的廉耻。

    这是一个示威和告诫,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正在不断崛起,这一切也需要女性从心底里做到真正的认同,才会在外在气势上自信充满斗志。

    人气公众号“上海公交”主编。

    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新浪微博影评团认证成员。毒药认证影评人、书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铁“女性车厢”设立大半年后,咸猪手消失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yl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