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素材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素材是怎么来的呢?是否需要长时间的搜集和整理呢?咱们一起看看帕乌斯托夫斯基讲述的故事吧。
有一年晚秋时节,作者迁居到梁赞郊区的一个村子,住在曾经名噪一时的版画家波扎洛斯金的庄园里。
这是一幢很大的、可以听得见回声的巨大府邸,用圆木砌成的墙壁已经有些发黑。
府邸里除了作者外,只有一个年老体衰的老妇人:波扎洛斯基的女儿卡捷琳娜·伊凡诺芙娜。老妇人的独生女住在列宁格勒,只负责两个月给母亲寄一次钱,也许有时还会忘记。
府邸的窗玻璃是旧式的,所有的家具都被岁月磨得发光,里面还有许多令人发笑的没有用的东西:火炬形的小夜灯,老式的暗簧锁,满是灰尘的蜡质山茶花......
卡捷琳娜·伊凡诺芙娜整天拎着一个旧式的缎子小提包,里面藏着她的所有财宝:女儿的几封信,不多的一点钱,一本护照,还有她自己少女时代的一张已经发黄的照片。
除了抱怨自己年老体弱外,卡捷琳娜·伊凡诺芙娜从无其他怨言,老妇人虽然孤独但总是保持着自己的尊严。
但是有一次,卡捷琳娜·伊凡诺芙娜让作者陪她去府邸后面的园子里散步时,伤感地说道:“亲爱的,千万不要活太大的岁数,孤苦伶仃的......”
这句话让作者感到唏嘘不已……
带着这种悲凉的感觉,帕乌斯托夫斯基产生了创作短篇小说《电报》的冲动。
帕乌斯托夫斯基来到这个庄园,本是为了安心进行创作,后来发现这个村子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便决定抽时间出去溜达溜达。
在森林里溜达是最令人感到惬意的:草原上时常刮风,森林里却总是阴沉沉、静悄悄的,只能偶尔听见薄饼破碎时发出的咯吱声。
那里的灌木丛中,柳树总是发出又酸又涩的气味,黑黑的河水,映出朦胧的、浅绿色的反光......
阴雨连绵时,秋雨浇得花园一片狼籍,发黑的草倒在地面上,空气中可以闻到一股湿雪的气味。
秋天的征兆有很多,但作者并没有绞尽脑汁去记住它们。不过,有一点他很明确:他永远不会忘记这种秋天的悲凉和轻快的心情奇妙交织在一起的感觉。
这种秋天的感受以及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思想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而被人们称之为素材的一切:人物、事件和单个的细节已经牢牢地保存在作者对秋天的感受之中。一旦需要,这种感受马上便会浮之于心头,倾注于笔端。
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看来:作家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去搜集各种素材,也不用手里拿着笔记本到处闲逛去做生活的职业“记录员和观察者”。
谁要是逼迫自己去积累观察素材,跑来跑去做记录,他肯定可以搜集到一大堆形形色色的东西。但是,这种素材却是死的,如果把它们从笔记本移到活生生的散文结构中去,它们往往像一块块异物,总会失去自己的表现力。
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各种材料强行塞入到散文之中,如果有必要,它们会自动进入作品、自动归位。作家自己都感到惊异的是:每当作品需要时,某个早已彻底遗忘的事件或细节会突然生气勃勃地浮上心头。
创作的基础其实是良好的记忆和设身处地的真实感受。
这样看来,如果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单单靠读书还是远远不够的。
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能的话,还是去外面多走走吧!
开阔视野,寻求各种新鲜的感受,没准还能听到几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呢!
网友评论
不行,我也要看看文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