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老街,吃美食,特别有一种闲适,特别有一种幸福,不亦快哉!
是的,这就是我近来发现的一个消遣好去处——桥东。
桥东和平横街53号李宅说来惭愧,来惠不算短,现在才发现桥东的魅力。这还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次和前主管信哉游哉,不觉间来到了桥东,一路老街窄巷,满满的人间烟火。在吃了一份可口实惠的梅州腌面后,饱腹之欲更添了游逛的兴味。从这之后,就对桥东青眼相加,每逢休息日都会去桥东,无非两件事,逛老街,吃腌面。这一种感受好比汪曾祺笔下“洗了‘全大套’的澡,吃一碗滚烫的虾子汤面,来一觉,真是快活似神仙”。哈哈,如此这般,直叫我叹:人生足亦!
桥东,东新桥以东,原归善县所在。至今,仍遗留了不少名胜古迹。合江楼、东坡祠、东湖旅店自不必说。主要的是,这儿藏着许多的历史文化建筑、街巷。
过东新桥,不走滨江路,而是直走里边的上塘街。上塘街上就有多处历史建筑,如63号的何宅、79号的曹宅。这些老房子,青砖黑瓦,顶檐、窗户装饰似欧风。恕我见少识陋,不能多言,只觉得有一种古风吹过。又忽地,一老宅窄门吱一声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半现代的牛仔装束的男人来,蓦然间,以为是置身影视中的民国上海,叫人吃大一惊,时光恍然,如在梦里。
有一家二楼铁栏斑驳的旧窗内,窗檐随意摆着几盆花草,栏杆上挂着几串香肠、腊肉,味蕾立马调动,市井小民生活貌跃入眼帘。
有一处古玩旧物店铺。午后时光,店家自个歪坐在旧物堆间的一把古椅上,嘴里叼着纸烟,手里不知翻阅着什么旧书。内里光线黯淡,从柜台处传来低缓的音乐。弦律轻飘,悠悠扬扬,此外,静静的,一切都静静的,仿佛时代穿越。斜对面,也有几家旧铺,货品略有区分,诸如花盆坛罐陶器等等,挤挤挨挨连着一地。旁着的一家,店面更小,窄脸古貌,却是一间旧书店。店主人倚着一缕斜照,顾自看书。以致我不便于打扰,好似生意不生意不是打紧的事。
桥东花园后街4号何宅还有,花园后街4号的何宅、2号的谭宅。其中一老宅门开着,一女子坐在门内一榻椅上,冒然向问:可以进去看看吗?女子看了看我,说,可以呀。我就随声走进去。内里紧窄,迎面一大门上还贴着鲜红的春联,一下子给老房子增添了喜庆生命力。进门内一天井,天井后即正厅,两边是厢房。形貌与近日看的龙丰碉楼老宅相仿佛。不同的是,这家老宅仍住着人,租给了外地人生活。后面紧挨着的,是老宅主人新建的楼房,仍由前面老宅门洞进出。老宅出租,有助于房子的管理保护。正巧有一租客出门,推着电动车,碾跨过老宅大门石槛,石槛中间被磨踏凹损。如果说是文物,这样可不行。又有一位租两间,月租500元。老宅幽深闹中取静,倒适合喜欢清静的人居住。眼见这些被公布的历史建筑待遇也就这样了,这也是我在前文对龙丰碉楼古宅是否能成为文物保护不以为意的心里出发所在。
这类历史建筑还有和平横街47号陈宅。惠新西街一巷29号江宅(惠州才子江逢辰故居),等等。
可惜,江宅不得进去。从大门外可以感到,江宅的内里比其他见到的要好。江逢辰家毕竟是做过官的,像江宅大门外墙墙头两边高中间低形如官帽的建造,在和平横街53号的李宅也是这样的,不知李宅府上是不是也有做过什么官的呢?这些明清建筑,均砖木结构,多建于清代,是2013年4月惠州公布的第一批历史建筑。
桥东上塘街79号曹宅说得有点乱。归笼一下,依我看桥东老街可逛的路线有三条。一条是水东街。一条是铁炉湖。而我喜欢走的路线,则是沿着上塘街、花园后街,往桥东路走。走到惠新东街,由双湖塘出来,就到了康宁路。这时,走走逛逛差不多肚子也饿了,梅州腌面馆正好就在眼前。点一份腌面,外加一碗枸杞叶瘦肉汤,一共才12元。实惠味美,大快朵颐,既饱了食欲,又消累乏。一举两得,堪称享受。
还有桥东市场、水东南路,也值得去逛一逛。这里有许多当地土特产、小吃。店面都不大,貌堂古朴,既有历史感,又不失生活气。
眼看年底腊月到了,我早有心到时要再来桥东,去寻一寻并感受感受异乡的年味,再去吃一碗地道的腌面。平凡人生,夫复何求!
康宁路梅州腌面馆 腌面配枸杞叶瘦肉汤 老宅一 老宅二 老宅天井晾晒 巷道 老宅三 老宅四 老宅常有一棵木瓜 窗饰一 窗饰二 窗饰三 有没有看见双“喜”字 古石板巷 旧物铺 水东南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