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力求出新。
善于在设计时展现属于自己的思想,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亮点和特色,努力地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
主问题引领,一课一得。如《提灯女神》中对“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努力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奉福”这个话,在反复扣问中,不断升华主题,体会“提灯女神”的深意。或者把《提灯女神》和《黄道婆》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其共同点:黄道婆被称为“棉神”,南丁格尔被称为“提灯女神”,在资料助读和反复的对比中,不断升华对“神”的理解,此设计展现的是教学内容的丰厚和解读的深度。
设置情境,一境到底。如《我想去看看》一课,教师在开课时设置情境:全班人开着火车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在学习一个环节的知识后,跟着“小火车”继续“旅游”,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不断发现,不断体会收获的快乐。在整个情境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和思考中,在兴味盎然练习着,收获着。
思路明晰,目标明确。如《理想的风筝》,教师采用板块式教学的思路设计教学,第一板块丰厚的积累;第二板块利用积累的词语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三板块进行精段的品析——“刘老师放风筝”,通过多角度解读,多次利用精段设计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写法,体会情感,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二、创造性处理教材。
教材处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科学。教师处理教材的过程犹如一个“量体裁衣“的过程“量”得准,“裁”得巧,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理解课标理念的基础上,以反复研究教材,读懂教材的精髓为底线,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加工,实现“基于教材,高于教材”。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对课文“我的心蹦的紧紧的……”一段的充分利用。1.利用文段学品析: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语“不敢、不忍、忍不住”体会人物心情,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腻;2.利用文段学写作,渗透文学知识:矛盾、对比、虚实、夸张、侧面描写、衬托;3.利用文段练写作:设置情境,模仿文段,练习写好心理活动。
补充内容,丰厚课堂。如古诗《示儿》的教学,古诗篇幅短小,意蕴深厚,如果只是读诗、译诗、背诗,形式单一比较枯燥,容易丧失学诗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中勾连诗外知识,会使课堂更丰厚。得弄清楚什么是典故、映衬、警句、炼字、炼句、诗眼等,以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补充写作背景,时代背景,诗人故事、背景古诗,诗人同时期诗词等,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掌握学古诗的方法,在资料的助读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三、吸引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基础,知道哪些是学生一读就会一读就懂的问题,哪些是学生读不懂需要教师指导的问题,有选择的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思维深度参与是课堂参与的最高境界。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抛问,用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阅读探究,深度品析。如《理想的风筝》的教学,大部分教师在设计时会抓住“刘老师是一个( )的人?”作为主问题,引领学生抓住课文中有关句子,让学生练习用四字词语总结概括人物的品析。这是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但仅仅是引领学生“读懂”课文,属于浅层次的。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任务应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不如更深入一步,除了学概括,更去积累知识,学习写作。这篇课文在“如何写好人物的精神”方面有独特的示范作用,应充分的利用起来。多事写人,精当选材,首尾呼应,详写略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让学生从浅层次的“读懂”,进入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中,深度解读文本,多角度利用教材。“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归根到底是教学理念的体现。多文本阅读重阅读策略的指导,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注重积累注重利用教材训练学生,新教育重视阅读习惯和阅读量的提高……不管什么理念,都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这是每一个语文人研究的共同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