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DAY17。
今天阅读的内容是李镇西老师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第四部分:校长现场(P135-149)
这部分讲的最多的是李镇西老师作为一名校长,是如何帮助年轻班主任处理问题班级出现的问题的。从书中李老师叙述的几个案例中,我发现李老师对于学生问题的处理有一套自己的哲学:先肯定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感,然后再引导学生(或者说“忽悠”学生),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心甘情愿的坦白,然后激励他们内心向上的动力,最后再来个鼓励。这一套做完了之后,过几天还要进行巩固加深,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利用自己来教育自己,而不再是依靠老师或规矩等外在因素,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成长中的人。因此,在成长过程当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又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或许有的比较内向,有的比较安静,有的比较狂躁,有的比较娇纵,有的比较叛逆,有的比较单纯……作为一名教师,每天要同时面对几十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学生,所以会面对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果说学生出现了问题,比如说违反纪律,比如说顶撞老师,比如说不交作业……这时老师如果一味的批评指责谩骂、责罚,那么势必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劣化,并且教育效果也必然不会很好。此时如果我们能够像李镇西老师一样运用教育智慧去以情动人,让学生对自己的班集体产生一个认同感,认同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认同自己的行为会对班级的荣誉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这个时候就会起到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作为一名老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方面就如同打仗一样,不是使用蛮力硬碰硬就可以的,在必要的时候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曲线救国”。
从教五年没有做过班主任,这与我而言,工作上显然是轻松了很多,但是在自己的专业成长方面肯定要比那些有班主任经历的老师要慢得多。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己也算是一大损失。现在正处于怀孕期间,我想如果明年出了哺乳期一定要向学校主动申请去当班主任。在做班主任的过程当中、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去积累教学经验,助力自己的专业成长。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把遇到的问题当做一个科研课题,先想明白问题是什么,然后再想出解决的方法。如果这个方法有效,那么这就是自己有效的教学经验,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自己就是在做科研。同时还要注意积累过程性材料,要勤于记录。记录的内容不限形式,可以记录教学日记、教学反思、课堂实录,但是一定要忠于故事原貌,让故事本身来说话。努力践行李镇西老师所提出的四个不停:不停的实践,不停的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的写作,让自己成为一支会思考的芦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