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模型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它全面地描述了一个人的个体素质要求。一个人跟岗位是否匹配、匹配程度如何、市场薪资值多少,均可用此模型解释,许多公司用它来进行人才招聘和培养。
之前对该模型有模糊的认识,即知道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快速习得的,且属于术业有专攻型,而能力是可以跨越领域而通用的。今天听了圈外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后,对此模型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该模型从上到下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知识和技能
知识和技能位于冰山最上面。
知识就是我们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认知和经验,比如医学知识、电学知识、力学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等等。知识与我们所学的专业、平时读的书、从事的职业、兴趣爱好等都有关系。
技能是一个人所具备的某项专门的技术,比如开车、骑车、编程、修表、视频剪辑、Word文档编辑、使用SAS等等。
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也很容易被看出来,故为冰山最上面的部分。
如果知识和技能与岗位不匹配,在工作中有很多陌生内容,感觉每天信息量太大,来不及接受和消化,感到慌乱和焦虑。但这不是难题,因为知识和技能比较容易补上,听课、看书、向资深人士请教,均可以提升自己,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到成效。
第二部分,能力
能力位于冰山中间。
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是通用的,比如创新能力、快速学习能力、结构化思考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相对于知识和技能来说,能力的高低并非一眼就能识别出来。比如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很难用通过一个证书或者一门考试来考察,需要在与不同的人接触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才能显示出来。
能力和知识技能最大的区别在于,知识和技能是隶属于某个领域的,类似于专长,可能一个领域和一个领域间也不一定都能完全相通,比如医学和财务;而能力是可以在不同领域之间迁移的,是通用的,比如一旦拥有快速学习能力,那么就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医学和财务的知识。
如果能力与岗位不匹配,可能会感受到工作效率低,沟通欠妥,面对多个任务或复杂问题束手无策,无成就感,力不从心。若要培养能力,需要的时间会相对长一些,可能需几个月。
第三部分,价值观、性格、动机
价值观、性格、动机位于冰山最底部。
价值观、性格、动机在一个人成年后可能就很难被改变,其形成受遗传基因、家庭教育、生活经历等各因素影响。
价值观是一个人判断事物的标准。在遇到一件事情需要选择的时候,比如健康和工作产生了冲突,是放弃健康拼工作,还是放弃工作保健康,还是在健康和工作间找到平衡点。如果价值观与岗位不匹配,可能会经常陷入矛盾和纠结,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很难从心底认同,比如为了节约成本,需要省去一些步骤,而你觉得那样不严谨不科学。
性格则是个人的行为偏好,比如内向者喜欢独自钻研,外向者喜欢与人交流,有人喜欢从宏观大局考虑,有人喜欢斟酌细节等等。如果性格与岗位不匹配,可能会觉得很心累。比如一个内向型人才,喜欢独自钻研,而偏偏做了一个需要与三教九流的人不断去沟通的工作,可能就会有点崩溃。
动机根据麦克利兰理论可以分为三类:1)成就动机,喜欢挑战;2)权力动机,喜欢影响他人;3)亲和动机,希望维持更好的团队关系。如果动机与岗位不匹配,可能会觉得干啥都提不起劲儿,没有充足的动力去行动。比如一个成就动机的人,喜欢接受挑战,不断接受新事物,而所做的工作却机械而重复。
工作没有完美的,也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是否能够匹配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对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时,可以去查阅或咨询自己有意向的岗位,而后利用冰山模型对其从以上三个部分去分析,再对比自己的三个部分的要素,看是否合适,从而协助定位。如果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该模型可以协助分析更高职位的需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此模型收入囊中,以便需要时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