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时候学画画,被其他同学比较下去之后,我就觉得自己不擅长画画,也就越来越不擅长画画了,不知道是天生不适合,还是后天不给自己机会尝试,反正现在成了成长路上诸多遗憾中无法追究的悬案之一了吧。
由不擅长画画,到寻找自己安身立己的方面,幸好理解能力比较强,上课爱听讲,东边不亮西边亮吧,学习成绩还行。所以就认为自己擅长学习书本知识和考试的“正途”,不擅长画画,也更加对于感性的东西,比如“美”字所代表的一切疏远了。神经质般的纪律性,约束着自己守护好“理”,离美保持着庄严的距离。所以,从小到大,除了美术课本看起来比较有意思之外,对于,画画,音乐的技巧学习,嗤之以鼻,对于美学的欣赏,完全不在意,而对于歌曲的欣赏也只在于节奏和心率之间那点微妙的联动作用,所以,我一般只喜欢强节奏的音,而不喜欢有歌词的音乐。美对我来说,很难去理解到艺术家们的解释。
同样的,生活对我来说,从来不是重要的。因为,我学习的路径就没有生活过。从初中开始,我就一个人吃饭,睡觉,走路,读书,考试,升学,胆怯又稚嫩得做一系列成长路上的选择。读书的时候,考好分数,升好学校,为进入社会做积极的准备,不断上进,不断做着有用或者没用的进攻。进攻的对象,一直都是高远的目标,而不是眼下的生活。所以我不在乎打扮,不在乎用度,甚至一度学习爱因斯坦头发乱糟糟的样子,觉得自己特别牛逼。美,一直就在视线之外,生活之美尤其如此。我不在乎吃的东西味道,不在乎穿的衣服搭配,不在乎住处是否简陋,不在乎出行是否舒心,道路旁的树除了遮风挡雨,没有其他用处,春暖花开和秋风落叶对我而言,和路上的石板一样平平无奇。我只在乎我是否走在出路上。
谈到美,不得不谈到女人。一直都有喜欢的女孩子,不过,年少时对漂亮的女孩子保持着神经质般的纪律性,坚守着庄严的判断标准,那就是她是否足够优秀,优秀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刚开始是成绩好,然后是能上讲台当众发言,然后是众星捧月,到了大学就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美女才是我要的。看出来了吧,我的大脑里有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通过分析周围环境的大数据,分析出来一个最受欢迎标准,然后告诉我,我应该喜欢那个最受欢迎的女孩,我必须要最棒的!而这当然是错的,这个神秘组织,是从小就在我的大脑里滋生的邪教组织,它偏执、教条、目标单一、毫无智慧。哪里有最好的那个?或许有五官最端正的她,或许有成就最非凡的她,或许有脾气最好的她,或许有最才华横溢的她,或许有最热情奔放的她,或许有最贤良的她。。。但是,所有这些最都不可能是一个她。美,在这里消失殆尽,只剩下数据比对。
说了别人,也说说自己吧。自己美吗?这或许是经常问自己的问题,但不是经常这么表达的。自己好看吗?才华怎么样?知识丰富吗?足够努力吗?聪明吗?运气好吗?在乎别人的看法吗?有没有勇气?是不是坚强?是不是有智慧?。。。这整个过程像双色球开奖,每天总有随机跳出来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而答案也是时好时坏。生命历程的游乐场上,我是那个被自己用铁链子栓在这台赌博机器旁边,双眼充满血丝,目光疯狂的赌徒,时时刻刻都想着翻盘,却不愿意挪步到旁边冰激淋店买点好吃的,让自己快乐。这,大概算不上美吧。如果你硬要说,这是生命之美,那我也不想反驳,毕竟抗争也是美吧。
自从有了轮船,世界联通了;自从有了飞机,世界变小了;自从有了互联网,世界变得无比喧嚣拥挤。如果说丰富算美,它便是美的。但,杂乱无章,能用古典,现代,后现代,抽象还是超现实主义中的哪种来解读这种美呢?
自从了解了一点点人类历史,知道一点点厚黑学,听过一点点祸害活千年的故事,看过戏剧性的新闻报导,经历了上一代人在眼前把房价炒上了天的过程,参与了浪潮的疯狂,最后就解构出一幅阴森森暗沉沉的丛林图景。画布上的五彩斑斓,展现着幽暗的危险氛围。此时,听见大脑中有个声音在呼喊“幸福”,不过更多是轻蔑的嘲笑,因为,这幅画上显然没要那个叫“幸福”的东西。你跟我说哪家店好吃,我只会想你为什么会觉得它好吃,它真的好吃,还是它的老板深谙营销手段,通过乌合之众上介绍的大众心理操控术,为你赋予一种他家的店因为别人说好吃,你也觉得好吃的心理作用。所以结果就是,你说它好吃,但理智的我告诉自己,它可能只是在骗人。这个时候,我不会在意你邀约背后的善意,不会在意聚会将要带来的放松和愉悦,不会在意也许去了会有新的体验增加快乐。这副画就是一个魔咒,让一切事物都变得暗淡而充满危险,因为知道它原来的样子,而看不见它原来的样子,真的可悲。这,显然不是美了,这是地狱的样子。
生活在地狱的人不一定看不到世间的人,他看到世间的人明明身处地狱,却喜笑颜开,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唱着,跳着,笑着,讲着简单的笑话,笑得爽朗舒心,吃着并不精细的菜肴,还能大快朵颐,和并不十分优秀的人朝夕相处,却还能相互珍视,以诚相待。生活在地狱的人大笑,因为只有他知道真相所以笑得有点桀骜不驯,因为只有他知道真相所以笑得满腹苦楚,因为只有他知道真相所以笑得十分绝望。看着看着,变成他一样的人逐渐变多了,他们开始珍惜那些还生活在“虚假”世间的人,并且珍视同样的珍视,开心同样的开心,以诚相待同样的以诚相待,因为,再不去珍惜,就连“虚假”的美好都没有了。这份珍视,应该算是美的吧。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最终脱离“虚假世界”,坠入地狱。如果有足够的智慧,看到历史的血腥杀戮的同时也看到人类的辛勤建造,看到勾心斗角的背后都是每个人为满足自己的正当需要,看到善恶之间也许只是资源多寡的区别,荒谬的新闻也许只是无知和无能带来的副作用,疯狂的楼市只是畸形经济结构的早产儿,泡沫横行的各行各业迟早会泥沙俱下,现在暴露的问题,只要保留解决它们的能力,就应该果断努力创造增量让解决问题的胜算更大。这种从容,智识,有力和勇气,才能让”虚假“的美丽生活,变成真正的美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