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豳风·狼跋》:不老老狼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周公作为周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成功伐纣,武王死后,教育和辅佐成王,为周王朝的长治久安,乃至于后来的成康之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孔子对于周公的崇拜,可以说是无以复加的。进入老年阶段的孔子,时不时发出“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老人家对之的想象和追念,几乎是魂牵梦绕级别的。
让孔子魂牵梦绕的周公,究竟长什么样呢?
据说,《诗经·豳风·狼跋》便是殷商贵族宋微子对周公的“白描”。东征三年,微子作为商纣一脉唯一没有参与叛乱的贵族,被周王室分封于宋,授公爵爵位,史称“宋微公”。他曾经给周公写过一封赞颂信,这封信按照周公本人设计的贵族书信备案制,被抄录备案,后经成王室大司乐谱曲后题名为《狼跋》乐歌。
宋微子作为资深贵族,年龄、阅历上与周公差不多,虽然写《狼跋》时带有一定的“讨好”意味,毕竟也是有气节的人物。因此,这首《狼跋》应该是较为客观的周公“画像”。
《诗经·豳风·狼跋》共两个小节,每个小节四句,共计三十二字。这样一首三十二字的小诗,仍然采用了复沓的手法,两个小节的结构完全一致,都采用比的手法以老狼之进退受到身体局限,来衬托周公的大美德馨,以及这种大美德馨对年龄、身体局限的突破。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的“跋”和“疐”都是踩踏之意,“胡”是老狼的长下巴,古人解为“颔下悬肉”也。今人大概没有机会见到这种进辄“跋胡”的老狼了,但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它悬肉拖地,致使前行不利落的情形。
大概当时的周公,也如老狼一般,颔下悬肉叹为观止,胡须低垂。明朝状元朱善讲“物知累于形者,其进退跋疐,无所往而不病。圣人周于德者,其进退从容,无所往而不宜。盖临大难而不惧,处大变而不忧,断大事而不疑。非道隆德盛者,固不足以语此,非常人所能及也。”
朱善这段话,可以算作“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狼疐其尾,载跋其胡”的最完美注脚了。区区十六字,可谓是微言大义、意蕴深长。其间既有对周公相貌的间接体现,也有对周公垂暮的暗示,更有对周公身负功名感觉的神态影射。
两个小节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从直接写老狼,间接写周公,变为直接写周公。“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公孙硕肤,德音不瑕”,寥寥数语,让周公的谦逊、高大跃然纸上。特别是“德音不瑕”一词,一改前面“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等句的微言大义,忽然间变得浅显明白了。言外之意是说:大美至德是无需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的。
老狼前行踩下巴,后退又把长尾踏。周公谦逊有大美,进退从容无胜他。
老狼后退踩尾巴,前行又把下巴踏。周公谦虚有大美,品德声望美无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