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助知识教学而关注人的成长和进步,课堂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而育人。其中,“教学”是手段、途径、载体,“育人”才是目标、归宿和指向。
2.立足于数学学习的结构化和系统性,教师完全可以将一二年级作为“种子年级”,引领学生进行一种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构化学习——努力就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学习力将直接辐射高年级。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一个普遍问题——学生不会在已有的钟表上画指定的时间,但却能准备地读写出钟面上的时间。这个问题,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原因所在。低年级,不所有年级的学习都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后续学习的持续力。
3.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理解得是否正确(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草稿本”),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双减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布置作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我觉得更应该研究刘老师是如何布置作业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普遍问题——还没教,学生都已经“会了”,那还用教吗?如何教呢?记得,在上一次公开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老师们提出一个问题:这节课不用教,学生都会计算,那上这节课有什么价值?我知道,这课必须得上。但直到听了刘老师的讲座才知道,应该如何上。
小结:
陶行知:先生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关于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我必须得深刻思考反复修改研究的,是我以后的教学重点。同时,一定要时刻牢记:通过教学这一主要载体来育人,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