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主动做事与被动做事的区别吗?
大人经常说,今天的工作好累啊,真不想干了!孩子经常说,你想累死我啊,我不学了!无论是被动工作或是被动学习都是极其疲乏的,真是心累!似乎每个人都处于一种高压之中,看似生活在灯火绚烂物质极度充盈的环境中,强烈对比的却是内心极度的焦虑!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揭秘美国最好的老师》,里面是讲每年评比的美国最卓越老师的事迹。有一个老师说,课业负担重和努力学习的边界在哪里?在于心理感受。那么什么叫心理感受?我理解的就是自己想要去做的和被动去做的区别,你的心理感受好就是因为是你自己想要做的事,而心理感受不好是因为别人强加给你的。明明是一样的工作,有的人觉得是为自己干的,很带劲;有的人觉得是为别人干的,很不爽。可以说这两种做事方法真是完全不一样。我们也可以认为这就是主动做事与被动做事的不同吧!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孩子,看看他们的学习状态,根本不想学习光想玩。听话一点的孩子父母哄着,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威逼利诱,实在没办法的父母只能听之任之,随他去吧!八卦新闻里也经常报道出来,谁家管孩子,家长气的把手拍骨折了,有的家长气的被120拉走了!这种新闻一点都不少。但是这种事真的就正常吗?就对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来思考一下,这类孩子有动力学习吗?我想是没有的!物质不缺乏,想要什么都能很快满足;精神上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消遣,满足精神的愉悦感。干嘛要学习呢?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和娱乐玩耍比起来真是无趣又枯燥。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动力,没有动力人的本能会不喜欢做这件事的。 作为孩子来说,他们考虑长远问题的能力欠缺,以及他们没有确实感受过学习的乐趣,必然导致孩子们是厌恶学习的。父母说的未来和现在有什么关系?家长说的再多不过是录音机,放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们根本没有听到心里去。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无论是何种情况的被动学习都不是最优解,绝对不如主动学习的效果更好,这和成人的主动做事和被动做事是一个道理!帮助孩子们定下自己的目标,让孩子们为自己学习,而不是为他人!
理解了人的行为模式,我们把它应用到实际中。我们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方式也就简单了许多。除了极少的孩子智商高,能非常容易掌握学习的方法。大多数的孩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或者是三个类型:
第一种,孩子适应学校学习程度比较高,目标感强,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孩子学习比较稳定,但是也有很多隐形不足。比如孩子压力会相对来说大一些。这类里面又有两种,一种是父母的监督引导作用比较到位,另一种孩子从小比较自立,自立这类孩子很少。总体来说,这类孩子是最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
第二种,孩子适应学校学习程度一般,这类孩子的学习方法不够得当,不能很好的快速的适应新的学习进度。这类孩子的家长有一个通病,知道孩子什么问题,但就是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因为家长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在手拉着手替孩子学习,特别像对待一二岁的婴儿一样,而不是帮助孩子主动学会学习方法。总体来说,这类孩子刚跟上学校学习生活!
第三种,相对来说孩子是最不适应学校学习生活,问题与日俱增。越不会越不愿意学,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发现家长在孩子学习开始下坡的时候没有觉察,这是最大的失误!家长们又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所有错误都推给孩子时常抱怨孩子,一种是干脆不闻不问不愿意面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两种情况都有的家长也是大有人在。
这三类孩子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如果有大的变动,适应程度高的孩子可以变低,适应程度低的也可以变高。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的人生是向上走,最好的方法就是像第一类孩子一样,帮助孩子定下自己远方的目标,近处帮孩子在实际问题中教给他们学习方法。用远方的目标指引孩子一个方向,用近处每一步一个具体的学习成果当成扎实的脚印。
我们相信任何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我们也要去寻找方法,怎样才能让我们及孩子的人生是慢慢往上走而不是往下走!孩子的问题可以说是家庭甚至家长的问题,当孩子有了问题,家长是必须要跟孩子一起面对的,而不是逃避!孩子们越不能适应学校学习,问题越错综复杂。如果家长也放弃了解决问题,势必孩子更不能意识到问题,小问题变大问题!而只有家长离孩子最近,最能方便发现孩子的问题,也最方便引导孩子。所以,一定不能错过最好的时机!主动去改变,而不是等着事情发生了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太被动了。就像主动做事和被动做事的区别一样,我们也可以带领孩子找到主动学习的目标及方法,放弃被动接受的人生!改变一切不良状态的最好方法就是从当下开始做起,低下身子跟孩子一起面对孩子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