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盼着放假。放假完了上班,又接着盼放假。元旦盼春节,春节盼清明,清明盼五一,五一盼端午,端午盼十一,十一盼元旦。时空不止,轮回不休。
睁眼闭眼如果是一辈子该多好。
每次争吵之后就是冷战,冷战还要持续好几天,却没有更深入的去认识去检讨得失。丈母娘说的对,两口子吵架,是吵一次伤一次,感情就在争吵中慢慢磨灭了。如果感情可以用温度计衡量,如今怕是已经低于50度,不温不火,若离若即,覆水难收了。
两颗原本好不容易相互吸引的心,因为世事争执慢慢失去温暖,加之遥远的空间距离,相互守望变成各自奔赴各自的轨道,互不干扰。
心痛之后反而心境更加坚定,痛过之后没有那么痛了,当真是泪流干了就没有泪了。部分是麻木,多半是痛点已经提升,免疫功能已经打开,有抗体了。
重复的剧本,枯燥无味,乏善可陈,毫无新意,提不起兴趣去维护。如此必然需要寻求其他的事物去代替,去弥补心里的慰藉,补救空虚不可得的心灵。这或许是两个人分离的前奏心理状态吧(至少是我的)。
顾虑什么呢?浪迹天涯,随风而逝也是极好的。
爱得热烈是很好的。两个人在一起爱得热烈,也恨得激烈,此时不该学学小时候?玩伴之间的争执,那破涕一笑的瞬间是很美好的。成见是人大了,有自己的意见之后,给别人做了一份注解和定义,毕竟是主观的。
学习小孩的生活态度,哭过之后还能开心的玩在一起,重新穿行在家乡四周探索未知。纠结过往始终让人不快乐。当一个小孩言语行动之间,能说出某某谁在什么时候欺负她或者他了,他或者她就不会再体会到自然的快乐。人总是会长大,纠结过往注定会成为我们的枷锁,不能释然。
定要用成人的方式判定对错,对又能得到什么?错又能失去什么?不可估量。
相处需要宽容和理解。宽容是相互的,理解是相互的。又有谁的一天是活得轻松自在?除了寻求自我解压,自我安慰和调整,哪里能转嫁,亦或是分担。或许不愿意分担也是一种爱护,传递快乐总比传递苦闷来得积极些。可是没有交流,必然感受不到双方内心深处的需求和苦痛、苦闷。
交流是少的,空间和时间都割裂了。相互之间更应该小心翼翼,若无心心相惜,只能单方面期盼着得之所幸,不得我命。不愿意努力走进现实,就沉浸在自我的幻想中吧。
生活中有很多台阶是可以下的。可是有台阶下,自己却不下,那怎么能走到一起。总以为主动下了台阶,就是放过对方的过错,必须要一方低头认错,心里才舒坦,才有面子,哪,就等着!
细细想来,《清平乐》当中的管家赵祯和皇后曹丹姝,拍的真是有道理,果然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值得细细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