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春节假期。是谁说要么让身体在路上,要么让灵魂在路上。所以这一周,就让灵魂休息休息吧~
第二周,《小偷家族》。因为看了《如父如子》,很符合我的阅读癖好,所以翻了一下同作者的其他书籍,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作者娓娓道来的感觉,我很喜欢,偶然一两句话也常常会让我产生共鸣。我经常会想,阅读不一定要多深刻的思考,或者多复杂的解读,如果有一两句话、一两个想法,让你很多年后还能记起,这本书就值得。无法生育的信代反复说着一句话,“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思考,不只是母亲,是一整个家庭对养育一个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小商店老板对祥太的偷窃行为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在祥太教凛酱时告诉他,“别教妹妹学这些”。我想正是这个转折,让祥太最终“失手”被抓,打破了这个家的温馨与平衡。而最后出现的警官宫部的自以为是,则是巨大的讽刺。其实我不明白,虽然现在的家有很多不堪,但凛酱并不想回到以前的家,祥太究竟是做了怎样的心理斗争,选择了这样的结局呢?
第三周,《曾国藩传》。年终总结时引用了曾国藩的一句话:“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家书》一直就在手边,然而始终没有什么耐性读下来,突然想起读一读曾国藩的传记。常说三十而立,这个立究竟是什么呢?我以往总觉得三十是个分水岭,若人生是一个抛物线,那三十就是人生的波峰,之后就是顺势滑坡。而曾国藩考了七年才中秀才,进京为官时已经接近三十,到京城才发现自己的鄙陋,于是立志学做圣人,立志改掉浮躁、傲慢、虚伪、好色。我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不足尚且不容易,知不足而改之,更是困难。去年读《富兰克林传》,发现大人物的厉害之处无不在于严于律己。富兰克林给自己制定了13项美德,曾国藩也给自己立下了12条行为规范,并通过记日记的方式不断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直坚持到人生的最后一天。曾国藩资质平庸,秀才考了七次,湘军的战术“结硬寨、打呆仗”,两次兵败后自杀。然而,就凭着自己的“拙诚”,书生带兵,创立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整治吏治,培养了大批人才。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曾国藩传》,让我深刻意识到修身的重要性。一个人能做什么事,很多时候取决于自己的初衷、恒心、胸襟与眼界,而这些都依赖于修身养性。
第四周,《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作者的心理活动太过丰富,或者说联想能力过于强大,以至于文字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读之前我还在想,这样的书应该让男生多看看,看完之后我觉得应该不会有男生愿意看,因为有相同经历的自己,都很难坚持读完。所以,我会想,如果想要别人认同自己的观念,就应该用更通俗的语言去表达。当然,并不是说文字多深奥,只是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作者对妈妈与宝宝之间的关系有着很深刻的思考,是独立的个体还是一个整体?对母乳喂养、对睡眠、对分离等等都有很真实的记录与反思。而最真实的是,作为新手妈妈,面临诸多问题时的心理活动,焦虑、害怕、自责、懊悔、崩溃等等负面情绪的描写,当然还有无法克制的爱,都会让你认同。
以往读书总是偏向故事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看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有时候会觉得像是吃了一顿又一顿的快餐,没有营养。所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个月要读一本不在自己兴趣范围内的书,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