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值得借鉴的经验,斗胆向南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提出一些建议。在刚刚开通的南宁地铁,市区的老年人是否也享受到和上海大都市一样的福利?让我们来看看先进地区是如何贯彻这项惠民福利政策的。
只说老年人的交通卡问题。记得有次听了冯小敏部长在“双月报告会”上作报告的时候,讲到一些上海的政策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联想到我们大南宁,也同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翻出旧账,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探讨。
2007年以来,全国普遍实行为70岁以上的市民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优惠政策,这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好事,可是在实行中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比如在上海,2007年,为了给进入老龄化上海的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上海市推出了“70岁以上老年人非高峰时段免费乘车”政策。通过统一制作并发放可计次的专用乘车卡“敬老服务专用卡”,为城市出行的老人提供便利。于是,上海的公共交通里到处可见白发老人。有时出行的老人成群结队,一辆车上几乎都是白发人。甚至还出现了少数上班、下班的青年人,因为没有给老人让座而产生的冲突。近10年在实施这一公共政策过程中,也越来越暴露出政策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再比如,这项优惠政策实施以来,70岁以上的老人按理说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理应是坚强的拥护者,但首先是老人们心理上并不欢喜,原因是老年人说受到了歧视,一上车投币口就发出响亮的“敬老卡”提示音,全车人都投来异样的目光,让老人不自在。尽管有许多人呼吁老年人“错峰出行”,把高峰时段的公共交通资源让给上班族,但仍然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公共交通资源短缺的难题,于是有的公交车司机就故意不让老年人上车,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其次是老年人的子女不赞同,说是政府应该把财政投放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这个政策让老年人不安心在家养老,到处乱走,出了事故由谁来负责,还不是由子女们承担。三是公交公司不买账,说这个政策是政府出台的,凭什么让企业运营的公交公司承担这个责任,说好了以老年人乘车的次数来计算补贴,可到了年底要向政府拿回这个补贴,政府又不认账了,只给百分之七八十,打了很大的折扣,政府做好事就应该做到家,而不应该向企业转移责任。四是政府也不高兴了,为了出台一个政策,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调查,出了钱还不讨好。就这样,在从无到有实施了近10年的政策,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又回归到从有到无的原点。
广西与上海相比,不在一个层面上。但是,上海有很多的先进经验可以成为广西的榜样,甚至可以拷贝直接嫁接,我很赞同拿来主义。南宁地铁从今年6月28日开通以来,对65岁至69岁的老年人提供票价五折优惠,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可以享受免费乘车的政策,但享受优惠的前提是,必须要前往南宁市民卡的网点进行优待认证,即由本人携带自己的身份证件(以此证明此人还能行动自如吧),以及通过实名制办理的市民卡,前往市民卡服务点进行办理。如果需要他人 ,还需要 人的身份证件及复印件。说这个事,就是想表达这个优惠政策还是值得推广吗?能不能学习上海最新的政策呢?
今年6月26日起,上海市停止实行70岁以上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在这项政策改革之前,上海市政府先是出台了《上海市关于建立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的通知》,原本用于公共交通的敬老服务卡停止使用后,取而代之的则是货币化补贴,年龄门槛也从70周岁降至65周岁。过去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只能覆盖到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一群体总数约为177万人。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后,受益人群扩大至65岁以上的全体老年人,受益面明显扩大。这个新政让上海的老年人享受包括交通等方面的津贴,分五个档次从75元至600元不等,钱直接打入具有银行卡功能的“上海市敬老卡”中。通过这种货币化“直补”的方式,让实施了近10年的这项公共政策有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全市人民皆大欢喜。
南宁的财力不可与上海相比,但南宁的人口没有那么多,老年化程度没有上海的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大的难题,当上海人民开始停止这种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政策时,南宁人民怎么办?这就是要考考南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特别是城市管理者了,怎么把老年人的福利政策贯彻到位才能让广大市民在享受福祉的同时,感谢党,感谢国家!
(注:本文部分参考了上海政法大学社会学教授章友德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