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庄和同事出差来苏州。
到了宾馆才下午三点多,小庄想出去溜溜,感受一下当地的风景气候。用手机搜搜附近,距宾馆几百米处有个公园,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
和同事打个招呼,按照手机地图路线,带上他的陶笛,就去公园了。
小庄喜欢吹陶笛,接触陶笛不到半年了,也学会了几首曲子,正是兴趣最浓厚的阶段。到哪出差都要带着陶笛,有机会就吹一会,练习指法,熟悉曲谱。
这个公园面积还不小,有几张乒乓球案子,还有高低杠和一些固定的健身器材,稀稀拉拉有几个人在休闲。
公园中心是一座小山。
小庄顺着台阶登上小山,四处浏览一番。这小山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座碉堡改建,种植了许多品种不同的树木花草,郁郁葱葱,清新且幽静。
在一棵树下有条石头的长凳,小庄就坐在石凳上练笛子。
吹了几首练习曲,气息顺畅了,刚好进入状态。小庄又吹了一首当前正流行的歌曲《凉凉》。小庄最爱吹这首曲子,练习的次数也最多,气息、指法、吐音正恰到好处。一曲过后,小庄正沉浸在自己的演奏之中,却被身后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一跳。
“吹得真好听呀。”
回头一看,一个年轻女孩站在身后。小庄竟有些惊慌失措,赶紧站了起来。
“你吹得真好听,这是件什么乐器呀?”女孩绕到前面来问,眼睛却盯着小庄手里的笛子。
“谢谢,这个叫陶笛。”小庄羞涩的一笑,回答她。
“陶——笛呀,这个是你自己做的吗?”
女孩南方味道的普通话,尤其是“陶笛”两个字拖长了音调,吴侬软语,声音细腻顺滑又清脆,听得小庄心里酥酥的。
“不是我自己做的,我哪里会制作这个,也是买来的。”
“哦,我从来没见过这种陶笛。”
女孩说着话就坐在了石凳上。看来她经常来这里,很不见外的样子。
小庄不好居高临下地和人讲话,也顺势坐到了石凳的另一边。
“陶笛不是中国的乐器,是从外国传来的,不像箫啊,竹笛啊被人们所熟悉。但陶笛这几年在中国发展的很快,很多人喜欢吹陶笛呢,抖音上也有许多吹陶笛的视频,他们吹得更好。”
小庄看人家女孩那么大方,自己也不能太腼腆了,说话音量提高了一点,也多说了几句。
“陶笛好学吗?你学了多长时间了?”
“陶笛是最简单的乐器之一,相对来说比塤、箫要好学,因为它有出音口,直接就能吹出声音,指法也简单。”
“你这个从哪里买的?”
“网上。”
“淘宝吗?直接搜陶笛就能找到吗?”
“嗯……差不多吧,陶笛也是有品牌的,像风雅,TNG就是大品牌,别买太便宜的,音准不好,质量没保证。”
聊过几句后小庄也放松了下来,像个客服似的一一解答女孩的各项咨询。同时,向异性炫耀自己熟知的领域,心里也有一点兴奋。
“你学了多长时间了?”女孩又问了一次刚刚被小庄忽略回答的问题。
“时间不长,几个月。”
“哇,才几个月就吹得这么好,而且还懂得这么多,真厉害。”
“也没有那么好,我也是初学。”小庄又是羞赧的一笑,内心却因为得到异性的崇拜有些小得意。
“小丽!”
一声呼喊从小山的台阶处传来,伴随着声音上来一个女子,看上去比小庄旁边的女孩大六七岁,身材纤瘦,有一种很飒丽干练的气质。
“小丽,这是……你同学?”
“不是,我们不认识,他陶笛吹得特别好听,我……”
女子打断了女孩的话,“快回家吧,一会还要给咱妈取蛋糕呢。”女子说话间表情比刚刚严肃些了。
女孩站起跟她离开了,姐俩又用本地的方言说了几句话,小庄没听清楚,也听不懂。
看着两条窈窕的背影走下台阶,小庄有些悻悻然:呵呵,一场小小的艳遇。
第二天小庄和同事来到客户所在的公司。
外资企业管理严格,访客要先进行简单的安全培训才能进厂区。
他们被引到一间不大的会议室,等待安全经理来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期间无聊,都低头摆弄手机。
“吱呀”一声门响,会议室走进一个人,小庄抬头一看:咦?竟然是她!
(场景练习,纯属虚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