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写者一般都有依据文字的音义,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图”的能力吧。
当我看到老师这一期给出的三个内容中有一个“阵痛”的关键词时,脑海里自然嘣出了三个画面:女人生产、地震、崩盘后的楼市。因为这三个画面同样具有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
“阵痛”一词,在临床医学中,是孕妇在临产前出现的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其疼痛感有如泰山压顶般,让女人难以招架的一种生理现象。在地震中,呈现出来的“阵痛”也是短暂而力量巨大,带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再来看我们现在的楼市,是不是也如临盆孕妇的一波波阵痛,疼痛袭来,无法招架?
但是,经历“阵痛”,“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后,迎来的不都是“新生”! “旧社会”有多少的妇女“阵痛”过去却过不了“鬼门关”。经历过地震的城市,千疮百孔、满目苍夷,想立马通过“大换血”获得“新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挤去了“房地产泡沫”,也未必能马上解放多少的“房奴”,让广大民众“安居乐业”。相反,银行出现的坏账比例会增大,金融市场一样乱象丛生、险象环生。
(二)
看到一篇分析楼市的文章,题目叫《若楼市雪崩,房奴们将插翅难逃》”“雪崩”“血崩”,连所用的“形容词”都一个读音。
血崩,指女性小产或月事大量出血的状况。
“雪崩”则是指楼市价格的一路狂跌吧?崩盘后的故事将是这样的:
小赵夫妇2016年买下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贷款70万。一年后,刘先生已经偿还银行本金2万元,剩余68万元。就在这时,房价像着陆失败的火星车一样,啪叽一下,硬硬生生结结实实地砸地上了,这套房子市场价仅为50万元!
中国房地产之前一直像坐火箭一般地飙升了十几年啊!以前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外国小伙来到中国,找了一个中国的女友,开始租房住。后来觉得租房子不划算,就花了30万美元在京都购下了一处房产。住了五年后,他带着妻儿回国去一趟,房子没有卖,让一个朋友住着并给他们帮看管。又过了两年,他们回到中国将这处房子出售,这时房子的市场价已经升到100万美元,等于白住几年还赚了两倍!
对比现在和以前的房子价格,内心“泪崩”,还是“血崩”?
(三)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必须得挤了,“阵痛”再难忍受也得受!
十几年来,房价一年高过一年,房价的过快上涨,不仅抑制了人们除购房以外的其他需求,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缺乏长期支撑。而且随着房价的上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房地产行业的过度繁荣对实体经济也已产生很大影响。老百姓买房难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房奴”也成了热词,在新华词典新增热词中夺人眼球。如何抑制房地产泡沫,调控楼市成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今年9月30日起,全国热点城市掀起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热潮。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相继出台了一些调控政策,以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经过两个月的重拳调控,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可喜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些热点城市或者调控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结合这轮楼市调控力度和执行力来看,此轮调控均显示了最高决策者的魄力和决心。
在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提出了新的定位和工作部署,“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表述,被看作是在减弱住房金融属性。意味着未来的房地产政策必然还会向继续打击投机、防止热炒的方向推进。针对房地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有关部门将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房地产泡沫无疑是政府头疼之事,如何让房价健康涨落,如何抑制楼市过热,又不损害经济增长,如何引导投资者预期,如何实现软着陆等都需要政府仔细加以考量,抑制这一泡沫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和决心。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热度有所降低,消费者对房价上涨预期也有所减弱。
(四)
历史进程发展到今天,广大妇女经过阵痛后还要搭上一条命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因为医学发达了,医务工作者多了,医院也多了。但愿,中国楼市经过这轮“挤泡沫”的动作后也能获得“新生”,而不是一路“雪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