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彬老师讲解
当你小的时候渴望快点长大,上了高中渴望快点上大学,上了大学希望快点挣钱。我们会把下一个人生的开端当成开启美好人生的契机,这个就叫做过渡性人生。
当下所有美好的生活都是为了开启一个更美好的生活,我们会发觉当下的生活是苦难的、煎熬的,这些煎熬、苦难本质上都是为了让我们迈向一个更好的生活,都是为了将来美好生活的铺垫,这种过渡性人生本质上讲是在追求一种确定性。
例如:如果我每个月收入2-3万,我就会怎么样怎样?如果我有了大房子就会怎样怎样。我们总是在追求未来的某种东西,而忽略了当下的美好,那么你会发觉挣钱了之后最美好的时光是少年,当你变成大人的时候会觉得小孩子是最幸福的。追求这种确定性让我们忽略了当下的美好,所以我们得有了认知,我们的过渡性人生本质上讲就是为了追求确定性,而追求确定性是为了排斥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感源于一种失控感,源于我们内在的掌控力被损害,而感受到的失控和混乱的感受。那么几乎90%都是源于幼儿期。
我们想想过往中在哪一个时刻我们对自己是完全没有掌控权的呢?在幼儿期,幼儿期我们将自己完全交付给父母,我们饿了必须依托外界来得到吃的,我们冷了必须依靠父母以得到温暖,这时候我们对自己是完全没有掌控的,没有掌控达到了一种平衡也是一种秩序的感觉。
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发生了争吵,比如打架,吵架,婴儿是没有思维的,但能感受到平衡被打破了,就会感到不安,在这种不安里,你又没有对自己的掌控力,那么就会放声大哭。当你哭了的时候,父母就会把关注力重新放回到你身上,就会停止这种斗争。如果你已经是个幼儿了,不仅会用哭的方式,还会用生病的方式,经常有一些家长一吵架,孩子就发烧,孩子发烧,家长就会停止吵架。幼儿通过这种方法来恢复不安和和混乱里的掌控性,获得对自我的掌控。当父母的注意力重新关注到你身上的时候,获得了确定性,这就是一种掌控性。如果父母没有关注到你,你就在不安和混乱里,这就是不确定性,就是一种失控的感受。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并且长期内化了这种感觉,那么对外的表现就是我一定要去追着确定性,而排斥一种不确定性,也就是失控感。追求确定性对外的表现就是对自己一定具有强迫性,比如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些洁癖,但是这个洁癖与传统的洁癖不一样,并不是讨厌细菌的洁癖,而是讨厌杂乱、混乱的环境,一定会去整理出来,本质上就是强迫的行为。那么生活中面对爱人的时候,就是我可以接受成功,可以接受失败,但不接受没有答案,他是在追逐一种确定性,对外要掌控生活状态、掌控人生,掌控我的爱人。注意是掌控不是控制,掌控是我要画一个圈,在这个圈里面要有统筹性、把握性,控制是一个行为,我控制你,你要服从我。
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丧失了一种特别巨大的东西,那就是生活的精彩,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我们会爱上谁,会遇见谁。我们就失去了生命的精彩性,而陷入到了不停追逐确定感的轮回里面。
我们在这个状态里应该怎么办?
1、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这是一个轮回,他本身是徒劳的,不会因为你的追逐、你的掌控而产生任何的改变,这本身是一个陷进,让你忽略当下的生活。并没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在下一个阶段等着你,真正的美好在当下的每一个阶段。当我们有意识去捕捉这个轮回的时候,我们就看见了这里。
2、我们知道了它源于背后的失控感,我们就可以在感受层面中去审视我们这一生,以失控感做一个锚点,然后接触到那里。你会发觉内在有一个很害怕失控的小孩子,那么你看向他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强烈的一种混乱,甚至害怕惊恐的状态。如果你可以勇敢地接受这种惊恐、害怕和混乱,你就会发觉下面是序列的平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