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有一位具有慧眼的异国读者指出,我的小说所描绘的风景就是创作过程本身的风景。这样的读者无疑是具有创造力的。这也意味着,阅读残雪的小说需要一定的创造力。这种特殊的阅读不能只盯着字面上的公认的意思,因为你所读到的是灵魂发出的信息,你的阅读就是唤醒你自己的灵魂来同作者的灵魂进行沟通。灵魂之间是可以相通的,这是我的信念。
已经有三十年了,我对短篇的写作情有独钟。我认为最美的短篇应该是那种元气十足,勇敢无畏地向着纵深地带开拓的表演。我在写作中力求使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套残雪作品系列(《侵蚀》《情侣手记》《一株柳树的自白》《紫晶月季花》《垂直的阅读》)所收录的短篇小说,是我这十年里创作的最新作品。我对自己的这些表演很有信心,我将它们交给我的读者来评判。我在国内和国外都有一些能够与我互动表演的读者,他们的人数还在渐渐增多,对一位辛勤的写作者来说,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大的欣慰呢?我愿用这些新作品同他们共勉!
我的创作一直在层层深入,这些作品是孤独探险的产物,同时也是沟通的产物。这两种反向的运动是同时展开的。因为我们人类,是这大地上的高级灵物,沟通使我们具有无比开阔的视野。在最最黑暗的处所,在举步维艰的险境中,自然母亲那悠远的呼唤传到我们耳中,充满了我们的身心。同我以前创作的短篇相比,这些奇异的故事大概是纯度更高,更具有普遍意义,也更接近核心了吧。它们发生在与死亡接壤的地带,显示出义无反顾和孤注一掷的决心。它们暗示的是:人,可以像这样活在艺术当中。
众所周知,三十年来我所进行的是没有退路的实验文学的实验,国内从事这种文学实践的人非常少,应该是由于它的难度所致吧。要写这类的短篇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你必须“心死”,必须有长年累月囚禁自己的毅力,你的精神才不会迸散,身体才不会懈怠。我在此将它们献给爱好灵魂文学的读者,也是为了做出一个榜样,让那些孤独的心灵对自己更有信心,也使他们更有勇气地投入这种匪夷所思的操练。在物欲横流,精神废弃的时代,始终如一地关心灵魂生活的人是时代的先知,自觉地意识到身负的义务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期盼。不论你是写作还是阅读,只有独特的创新是其要义。…
完
APP上有很多骂残雪的,不光她,莫言、《百年孤独》一类都在其中。骂的很豪迈,就像皇上的批复,曰:“什么东西!我看一行就扔了…”五千年还是三千年也说不好,就算一千年的文化也不至于这样。全世界的目光都不如你吗?“议事三原则”,它不属于资本主义,是属于全人类的。好好说话不行吗?号称有书香的中国。残雪就不说了,莫言也不说,因为走近和获得属于全人类的诺贝尔奖,意味着你被洋人欣赏,被洋人欣赏就意味着你可能是洋狗。这种人太多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游荡。《百年孤独》是震撼世界的作品,却震撼不了我们。我们很能够在台湾小说里读到一种属于古老文化的东西,字里行间,像风一样弥漫,那本是中国固有的东西。而我们并不懂很多东西,又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无所不知的影子弥漫时时,你会看见什么呢?应该是赵三多正在向我们走来。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