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宋词中,记录了两个王炎。其中一个字公明,安阳人;另一个字晦叔,婺源人。两个人同朝做官,还都有词传世,很容易搞混。
一、安阳王炎与陆游的交集
安阳的王炎字公明,安阳人。他没有不是科举出身,而是以荫入仕。在绍兴年间,担任过蕲水令、司农寺丞。乾道二年(1166),任两浙路计度转运副使。除直敷文阁,知临安府。
乾道四年(1168),赐同进士出身,后来几年担任了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四川宣抚使,进枢密使。
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担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曾经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王炎曾经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平戎策》。不过朝廷否决北伐计划《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
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陆游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陆游文学创作。。
王炎后来先后出任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等。淳熙五年(1178)去世。
二、安阳王炎的词作
在全宋词中,安阳王炎的词不多,只有两首,其中一首还是回文词。
《菩萨蛮·回文》:
远风江急潮来晚,晚来潮急江风远。横岸断山青,青山断岸横。寄书无雁系,系雁无书寄。归梦只江西,西江只梦归。
这首回文的特点是,下一句是上一句的倒读。如:归梦只江西,西江只梦归。
另有《梅花引》一首:
裁征衣,寄征衣。万里征人音信稀。朝相思,暮相思。滴尽真珠,如今无泪垂。 闺在幼妇红颜少,应是玉关人更老。几时旭,几时如。开尽牡丹,看看到茶縻。
梅花引有单调双调之分,王炎的这首词是单调,常见的思妇题材。
三、进士出身的婺源王炎
这个王炎有《双溪集》创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卷一百六十 集部十三》中介绍王炎和他的《双溪集》时说:
宋王炎撰。炎字晦叔,婺源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军器少监。与淳熙中观文殿大学士王炎名姓偶同,非一人也
这个王炎(1138—1218)进士出身,字晦叔,上饶婺源县(今属江西)人。公元1169年(乾道五年)郑侨榜进士及第,历官潭州教授、临湘知县等职。
此王炎官职虽然不可以与观文殿大学士王炎那么显赫,但是博通经史、工诗文,留下不少作品:《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
因所居之地在武水之阳,双溪合流,因自号双溪。他的大部分著作早已失传,仅存诗文二十七卷,题 《双溪集》。王炎在嘉定十一年(1218)卒,年八十一。
因为有词集传世,所以王炎的流传下来的诗词数量还是不少。
四、婺源王炎这首词不写风花雪月
词从诞生时,就是歌唱之词,题材大多是风花雪月。不多王炎的这首《南柯子·山冥云阴重》与众不同: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这首词是比较少见的用词来反映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作品,我们在宋词中见到的民间风情往往是这样的: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_》
还有这样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半依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其四(宋·苏轼)》
五、婺源王炎的咏物词
几乎每个词人都有咏物词,咏物词中几乎少不了“梅”这个意象。一个词人的水平如何,咏梅词可以作为一个比较的标准。
淡淡疏疏不惹尘,暗香一点静中闻。人间怪有晴时雪,天上偷回腊里春。疑浅笑,又轻颦,虽然无语意相亲。老来尚可花边饮,惆怅相携失玉人。《鹧鸪天 梅》
这首词看来是王炎晚年的作品。结尾有思人的感慨:老来尚可花边饮,惆怅相携失玉人。词意和晏殊《木兰花》结尾异曲同工: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咏菊词,用到陶渊明的典故,便觉得高雅:
小妆朱槛,护秋英千点,金钿如簇。黄叶白蘋朝露冷,只有孤芳幽馥。华发苍头,宦情羁思,来伴花幽独。巡檐无语,清愁何啻千斛。
因念爱酒渊明,东篱雅意,千载无人续。身在花边须一醉,小覆杯中醽醁。过了重阳,捻枝嗅蕊,休叹年华速。明年春到,陈根更有新绿。《念奴娇 菊》
六、婺源王炎的婉转闲适词
王炎虽然生活在南宋,但是他的词中缺少辛弃疾、张孝祥、陈亮等人的豪放之气。王炎在《双溪诗馀自序》表示,词以婉约为主,并鄙视豪壮语:
或者欲为豪壮语以矫之,夫古律诗且不以豪壮语为贵,长短句命名曰曲,取其曲尽人情,惟婉转妩媚为善,豪壮语何贵焉?
下面两首,是王炎的闲适旷达之词,但是不作豪放之语。《清平乐》:
儿曹耳语,借问何处去。家在翠微深处住,生计一犁春雨。客中且恁浮游,莫将事挂心头。纵使人生满百,算来更几春秋。
《临江仙》:
思忆故园花又发,等闲过了流年。休论升擢与平迁。拂衣归去好,无事即神仙。况是老人头雪白,羞看红粉婵娟。鸾孤凤只且随缘。莫将桃叶曲,留与世人传。
结束语
婺源王炎博通经史,和朱熹常有往来,但是在填词上并没有下太多的功夫,据他自己说
予于诗文本不能工,而长短句不工尤甚。盖长短句宜歌而不宜诵,.......予为举子时,早夜治程文,以幸中于有司,古律诗且未暇著意,况长短句乎?........家贫清苦,终身家无丝竹,室无姬侍,长短句之腔调,素所不解。...逮今又五十年,而长短句所存者不过五十馀阕,其不工可知。
结束时,依惯例填词一首为作业,《临江仙·咏菊》:
秋染霜天风露重,寒丛香泛流年。白头不管岁时迁,梦醒闲里过,竹杖小神仙。幽独无声三径客,黄昏新月娟娟。蓦然回首省前缘,陶篱清影动,此意少人传。
@老街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