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薛涛(元稹)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元和四年
薛涛(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与元稹一见面,就被这位年仅31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
薛涛的爱情之火一经燃烧,就极为炽烈。尽管她已经步入中年,但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告诉她,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于是她便不顾一切,如同飞蛾扑火般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中。第二天,她满怀真情地写下了《池上双鸟》,完全一副柔情万种的小女子神态。
迟来的爱情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两个人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青川。那段时光,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然而幸福总是最为短暂,这年7月,元稹调离川地,任职洛阳,细算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3个月而已。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可惜,元稹是个用智而不是用心去谈恋爱的人。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
元稹没有回来,有着自己的理由。两人年龄悬殊过大,31岁正是男人的风华岁月,而薛涛即便风韵绰约,毕竟大了11岁。另外更重要的是,薛涛乐籍出身,相当于一个风尘女子,对元稹的仕途只有负作用,没有正能量。对于这些,薛涛也能想明白,并不后悔,很坦然,没有一般小女子那种一失恋便寻死觅活的做派。
只是,从此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坚守着一方净地。
人生垂暮,薛涛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她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筑起了一座吟诗楼,独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大和六年(832年)夏,薛涛安详地闭上了双眼。第二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爱情这东西,来的时候适逢其会,猝不及防,去的时候花开两朵,天各一方。喜欢的时候可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不喜欢的时候可以“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可怜的薛涛,终究只是人家生命里的一个过客,你在最美的时候遇见了他,他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负了你,一见元郎误终身,估计长夜青灯与那一袭灰袍懂你那时的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