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仇杀队》第一次观看还是在大学,那时看到的全是政治隐喻。这次二刷,看到了很多“新内容”(譬如朋克乐队“性手枪”那张《天佑女王》的专辑),像是在看一部新的电影,时间才是经典电影的导演。
复仇与宽恕
电影中,男主向女医生复仇。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28/5b9fa11995ffc26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28/957107f66e8c7532.jpg)
没有原则的宽恕,尤其是让受害人去宽恕,这是现实中非常常见。很大程度上,旁观者忘了自己只是旁观者,他们是没有资格去谈论。同态复仇,是自然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现代刑法上关于死刑的法理依据也是要追溯到它。
男主,对老弱后的女医生依然进行了复仇,它暗含了同态复仇的另个意思:天经地义。在女医生坦然得付出生命的代价并做出诚恳的道歉时,也得到了男主的原谅。让旁观者有些纳闷的事,连当事人都不奢望“宽恕”,从容赴死,旁观者的“宽恕”是要从何谈起呢?
有趣的是,电影中男主复仇都会留下一朵红玫瑰,它似乎是个隐喻:为了美好而复仇。就像电影中,男主跟女主的这段对白,起初他也是为了仇恨而活着,而后发生了变化,走出一种局限: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28/0243a30797035e94.jpg)
关于认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道容易,做到难。做到了,认知也就提升。人生重要的那些认知,不仅需要“躬行”,甚至需要经历一番苦难才能真正的领会。没有经历的认知,甚至是“信念”很可能也只是自以为是。没有经历的“认知”是脆弱的。
电影中的女主,开始对男主的不相信,到历经磨难,到愤怒,到理解和解脱。我认为很好阐述了认知的整个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61628/9994843913d08f65.jpg)
同样得,当一个过来人把他经历的认知做分享,身边的人——即使是亲朋好友也未必能理解,这应该是生活中的常态。如果我们理解了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可能也不会对这类现象有太多抱怨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