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年二十五,是客家地区“入年架”的日子。
天黑了,我开始点亮挂在阳台上的灯笼。入了年架,也就是正式步入过年的仪式。
记得小时候父亲从这天开始挂灯笼一直到元宵后,我延续着父亲的习惯。
入了年架家家户户开始专心致志筹备过年事宜:大扫除、准备年货、挂灯笼、贴对联,一样都不能少。
我们小时候从这天开始讲话都要小心,千万不能说错话。
也是从这天开始基本上就是过年的气氛了,每家每户每天都在为过年这事而准备。磨豆腐,做各种各样的美食,杀鸡宰鸭购物一直忙到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那一天更加忙碌,早上很早就要起来,准备祭祖。祭祖完毕,贴对联。贴好对联再次打扫卫生。下午就准备除夕的晚餐,我们小孩子早早洗澡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吃晚餐。
等着大人发压岁钱,在没有电视的年代左邻右舍小朋友们一起玩,待到晚上12点多放鞭炮。
小时候的年味是来自长辈们的压岁钱,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一桌子的好菜和大把平时吃不到的好零食。
小时候过年走亲戚是一个大主题,大年初一就在村子里面相互拜年,我们小孩子到处兜大人的红包,拿个橘子或糖果,就是很幸福的事儿。大年初二一般来说就是回娘家的日子,其实比较亲的亲戚也会在这一天开始走动。
大家都会把自己家里面最好的东西,如大大的鸡腿,鸭腿,还有在除夕之前做的一些食品,带到对方的家里去吃饭,还要住上一晚。
主人往往都是大盘小盘摆上好酒好肉招待客人,还要把最好的房间,被褥留给客人。
第二天才回家,主人就会回赠一些他们家的有特色的礼物给你回家。
在我的印象当中,每家都会把自己家里面最好的东西,最好吃的东西,最珍贵的东西回赠给对方。你去的时候,往往也是带上自己家里面做的最好吃的东西带到对方的家里。
其实这些肉都是我们平时很难吃上的,只有过年才能看到这些大鱼大肉。当然,过年也不能随便吃,要留给客人吃,这批客人走了还有下一批客人,来来往往的客人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五“出年架”。当然后期也还会有一小部分客人来往,但出了年架就没这么隆重了。
如今过年的仪式感
当然是从准备年货开始!各家商铺纷纷开启售卖年货模式。
连青菜都从今天开始涨价了,马路上都是提着大包小包行色匆匆的人群。
一张张红彤彤的春联象征着喜庆吉祥传递着迎新纳福。
一份份年货承载着新春愿望希望新的一年平安健康、万事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