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木村师哥”写的这篇文章再次提醒我让孩子做喜欢的事情,支持他们,然而父母也应该做好自己。
正文:
最近又被苏翊鸣刷屏
相信大家应该观察到了苏翊鸣和谷爱凌的一些共同点,这种“天才儿童”并不是偶然产生他们的成功,有迹可寻
在苏妈妈和谷妈妈的相关采访中
可以明显感受到她们与“常规”妈妈的差异
两位妈妈更多地是支持孩子的喜好
作为孩子的后盾去帮他们营造自己喜欢的世界
而不是作为孩子的“领导”去要求他们完成什么
让他们滑雪的最初原因
仅仅是因为孩子喜欢,觉得好玩
支持滑雪也不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世界冠军
仅仅是因为滑雪是他们的爱好之一
他们同样也支持孩子去尝试各种感兴趣的事
钢琴、骑马、演戏、爬树、爬墙、吃冰疙瘩……
这样的童年看起来比大多数成年人的回忆充实许多
包括我自己,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经历
似乎没有太多令我开心的课余生活
周一到周五上课,周六周日补课
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所有影响学习成绩的兴趣都会被家长叫停
久而久之,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
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
人们很难找到自己的内在力量
从而只能靠外在的各种刺激
去填补内在的空虚感
人们害怕独处时间,害怕没有网络的日子
当世界静下来后
会因为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而感到无聊苦闷
他们问自己,我现在可以做什么呢?
我想做什么呢?
不知道
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那到底是谁在掌控着自己的身体?
很多人早已把自己的掌控权交了出去
有人给了父母、有人给了社会、有人给了鬼神
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对多数人来说
小时候的目标是“好好学习“
长大后的目标是“多多赚钱“
兴趣比学习重要吗?比赚钱重要吗?
我可以十分确定地表明
你内心真正想做的事
比成绩、金钱、都重要百倍!
我们的逻辑大脑很难相信这种言论
理性大脑认为
好成绩、多工资才是好生活的保障
在物质有保障后,才能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就像很多人说
苏和谷的成功在于他们家庭优渥
没有生活压力,有钱去烧自己的爱好
没错,有些爱好需要金钱支持
财富等级或多或少影响着自己的选择范围
但这并等同于“金钱决定一切“
不能总把“没钱”当作不去开始的理由
抛开惯性否定,先试了再说
全情投入自己热爱的事情中
持续做,喜悦做
TA必然会成为你的财富来源之一
不用担心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
你的每一次付出,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
而所有的回报会在潜移默化间流向自己
当头脑在计算付出成本和回报收益时
人们就已经走上了更艰难的路
简单的路是什么?
专注自己喜欢的事,专注过程,而非结果
不为结果去行动的行动
反而更容易获得最佳结果
就像以前提到的,吸引力法则中的悖论:
你需要以一种“不为得到”的状态去“得到”
以一种“没有目标”的状态去“达成目标“
以一种“一无所求“的状态去”获得结果”
做到以上“心法”
就可以开启人生游戏的喜悦模式
但这条轻松的路,违反了头脑的“常识”
所以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尝试
苏和谷的家长
起初并不知道他们将来一定是冠军
也没有要求他们成为佼佼者
仅仅是支持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哪怕没有获得任何奖牌,任何耀眼的成绩
任何结果都可以
自己乐在其中,已然是最大的收获
如果他们有看到未来的能力
假设他们看到了自己并不会获得任何奖牌
你猜,他们会放弃滑雪吗?
(突然想到电影《降临》中的一个场景
女主看到了自己痛苦的未来
却依然不改变自己的选择
换做是你,你怎么选呢?我们改天讨论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