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张老师讲了“托付心态”中被托付方的内在逻辑,深受启发。
一、内容总结
(思维突破)托付心态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有很多人会有托付心态,我们今天从“托付”开始看这个问题。
托付的人和被托付的人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托付的人对于被托付的人:
“你的责任是保证我开心快乐”
被托付者的动机强度决定了他是否可以做到。
动机指的是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是一个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过程。
动机有什么特性呢?
动机之间有两个重点:
1.动机的联合,同样的目标方向是一致或基本一致,就会有凝聚作用,会有主导动机出现。
2.托付者无视被托付者的动力联合作用时,被托付者的动力会削弱。
此时我们会发现一个人根本控制不了另外一个人,只能控制自己。
动机的冲突有三种现象:
1.双驱(趋向型),因为目标可能不同,可能有选择冲突,是耗能量的。
2.双避冲突
对于不要结果的选择冲突。
3.驱避冲突
要和不要的动力冲突。
总之被托福者有这些内在冲突时,他的动力强度就会受影响。
心理学动机水平的曲线也说明:
1.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效果)呈现倒U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容易完成任务。超过动机强度效果反而不好。回到托付心态上,压力大时被托付者可能会逃避现实。
2.任务的最佳动机水平随着难度的增加而降低。
可见被托付者也无法确定是否会支持到托付者。
总结:从以上事件分析,托付心态最终无法确认是否可以放心托付。托付有风险,托付需谨慎。
1.不强求别人为我们提供满足,有时可能会得到抗拒。
2.一个人不能推动另一个人,要放弃操控别人的念头。
每个人要为自己负责任,不把自己的幸福托付给别人。
二、我的收获
1、我可以不收别人的托付
2、我也不能操控别人,尤其是上课的时候
3、对于团队新人来讲,他的意愿度决定一切
三、用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