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商》随笔之每个人的心理账户

《五商》随笔之每个人的心理账户

作者: 底层的呐喊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17:30 被阅读5次

    我姐家的孩子,我的小外甥,今年12岁。我姐为了培养孩子的赚钱意识:会用金钱奖励他做事情,比如做家务赚钱,洗碗奖励两元,洗衣服奖励三元,整理房间奖励五元等等,久而久之,小外甥一个月也能赚一两百块钱,这笔钱是小外甥自己支配,除了自己买一些铅笔本子,大部分钱是自己买零食和小伙伴们玩耍用掉了,甚至还学会了去玩抓娃娃机和打电玩~~~俨然成为了同学们中的“小土豪”!我姐发现了,很苦恼,和我诉说!本来挺好的出发点,怎么最后反而培养出孩子的坏习惯呢?

    我就给她分析,首先: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你给孩子的钱,被他放入了叫做“零钱”的心理账户。而在大部分人心里,零钱,就是用来“乱花”的。你这样做,弊大于利,反而会培养出孩子的很多坏习惯!

    我建议说,你现在还不能一下子断了他的这个“经济来源”,否则他一下子接受不了,在同学面前也难以交代!你可以改变一下方式,把每一笔他的劳动所得,让他自己用笔记本记下来,把这些小钱,积攒成为大钱,每月一结!然后和他一起去计划用途安排,比如每月用这笔钱,带他去科技馆,景点旅行,这样一来增进孩子的见识,二来也更好的培养他的统筹计划能力,一个个实现他的小目标,从而也树立他正确的价值观!

    其实,这招也是我从《五商》里学到的知识应用!每个人都有很多个不同的心理账户:

    第一,意外所得账户。人们会把辛苦赚来的、靠运气赢来的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你花三天写了篇文章发表,获得了500元打赏。你会用这个钱玩老虎机试试手气吗?估计不会。但如果你捡到500元呢?可能就会了。对意外所得,总是慷慨大方的心态,就是我们常说的:来得容易去得快。

    第二,情感维系账户。你想给自己买件1500元的羊绒毛衣,一直舍不得。结果你太太送给你了,你非常高兴。虽然你明知这个钱,是你们的共同财富。你也买了自己舍不得买的iPhone给太太,她也很高兴。这和你们各自给自己买,花了一样的钱,但感觉似乎没那么肉疼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谈感情,伤钱。

    第三,零钱账户。如果你口袋里有张100元的钞票,你是不是挺不想把它破开的?因为一旦破开,钱很快就花完了。你放在银行账户里打算买电视的5000元,怎么都不愿意动;可放在钱包里的500元,可能不怎么内疚地就花掉了。为什么?因为它们是“零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指缝大的人,漏财。

    那这些“心理账户”,在商业世界中,还能解决哪些“怎么办”的问题?

    我是某市的税务部门,想给企业和市民减税,来刺激消费,拉动本市经济。结果发现,税减了大家是很开心,但还是不肯消费,怎么办?

    试试把“减税”变为“奖金”吧。当你说减税的时候,企业和市民会想:这少缴的税,本来就是我的啊!这个钱,会回到企业的“利润”账户,和个人的“收入”账户,他们不会有额外消费欲望的。但如果你在收完税之后,发放“奖金”呢?哇,这是“意外所得”啊!拿去买点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吧。消费,因此会在“意外所得账户”里被激发。

    我是做保健品的,非常棒就是有点贵,用户舍不得买,怎么办?试着把你的产品,定义为“礼品”吧。礼品,就是自己舍不得用,专门买来送长辈、送朋友的东西。比如电视里轰炸式的脑白金、黄金酒等等。用户用来买礼品的钱,源自“情感维系账户”,在这个账户里花钱,少了都拿不出手。

    我每年春节都会给父母带笔钱。可是,这么多年,他们居然一直存着,舍不得花。我希望他们把钱花了,对自己好点,怎么办?

    你可以把给孩子报酬的策略,反过来用。隔三岔五,给他们一些小钱。你每年一次性地给他们“整钱”,这在他们心理账户里,是要用来干大事的,比如留着给孙子啊。但如果你隔三差五给他们一些“零钱”,他们从“零钱账户”里花起钱来就没有那么大压力了。

    所以,给孩子钱,要给整钱;给老人钱,要给零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商》随笔之每个人的心理账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wa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