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家庭教育规则

学习家庭教育规则

作者: 华琴亲子关系 | 来源:发表于2023-05-08 23:00 被阅读0次

孩子不好教,怎么说都听不进去;学习成绩不好,又没有积极性怎么办;针对教育中的难题,家长不妨多学点心理学,掌握一些可实际操作的教育心理技巧,这些规律也适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下面的心理学规律,很多都是试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试试。

1、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在发挥着作用。

启示: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各种各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老师、妈妈都是孩子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最容易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老师、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教育孩子,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2、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1分钱都没有捐。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启示:千万别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时常发生。 比如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老师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家庭教育规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xr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