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心的好朋友今天在我家,午餐的时候,两个孩子在玩扮演老师的游戏!
自从一年级开始,甜心就说数学老师好凶,写错了就要打小手,回来给我上课的还是还经常模仿老师,老师会说:
一号傻子,二号傻子,三号傻子...还会说这些人是一颗老鼠屎,带坏了一锅粥!
还模仿班里某位男同学被老师打手之后捂着手,咧着嘴,痛苦万分的表情,做为旁观者心情很复杂,觉得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可爱而感到开心,另外一方面也会有些寒心,有些心疼,实际经历着这些“体罚”的孩子心情又是怎样的?老师贬低的语言和打手的行为,又会让初入学校的孩子怎样看待自己?
家长和老师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就是权威! 家长当然更甚,但老师也非常重要,更让人难过的是,那些行为出现偏差(所谓的在学校表现很差,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偏偏也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的,早产等先天性疾病除外。
家庭是港湾,父母是依靠。家不是讲输赢,论对错的地方,家是爱,是无条件的爱,是包容,是接纳,但是当一个家的家庭氛围变成了一场竞赛,一种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时(我也曾经对儿子使用过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孩子的行为必然是会出问题的,孩子在家里很压抑,可能备受各种语言和身体的暴力对待,在学校虽然也会被老师批评指责打打小手,但是起码学校有朋友,可以一起玩耍,小孩子之间的友谊也比较单纯,老师再怎么做也不会比父母对自己的行为更严重和无礼,学校的这点批评指责,对于孩子来讲会不会反而成了“避难所” ? (这一段写的让人心痛不已)
教育问题,真的就只是家长的问题吗 ?
当然不是,但是只有家长站出来,捍卫孩子的权利,孩子才能有底气,有力量,有能力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迎接他人对自己的各种指指点点。
回到两个孩子的对话!
甜心说老师好凶啊,但是甜心同学说还好啊!
我很好奇的问:同样一位老师,你说好凶,但是你同学说不凶,这是什么原因呢 ?
于是甜心和同学开始模仿老师的语言、表情和动作!
实话说,我跟老师接触的感受,觉得老师和家长交流很有礼貌,没有感觉到很凶,所以我心里是真的很好奇!
于是我就看到了前文所描述的那一幕,两个孩子一个扮演老师,一个扮演他们班那些所谓的“后进生” 各种问题各种拖后腿,大多数都是男孩子。在认知上,男孩的发展比女孩平均要滞后半岁到一岁,所以小学阶段男孩真的就会比较“头疼” !
听了甜心描述的,我就问了甜心同学:你是不是觉得老师说话声音小,所以不算发火,也不算凶啊! ?
小姑娘思考了一下下,说:是的!
我:那你同意老师说的话吗 ?
同学:那老师也是为我们好啊,我们做得不好老师才发火的!
我:甜心你觉得呢?
甜心:老师的行为都犯法了你知不知道,教育局规定是不可以打小孩子的!
同学:好像是有点凶..但是如果我们做得好老师就不会发火了
同样一个教室,同样一个老师,同样的行为,两个孩子却有几乎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和解读,自然也会出现不一样的回应方式和行为,那区别在哪里?
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是其中一个原因一定是家长日常和孩子的互动方式,以及家长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家长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度,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支持信任够不够!
我在甜心和哥哥身上都看到了生命的力量!
感恩一切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