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我们先尝试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一辆失控的电车正朝着5个被绑在轨道上的人驶去,这时你手里恰好有一个开关,能让电车转向岔道上。可是,那根铁轨上也绑着一个人。
你会按下开关吗?
以上就是著名的电车难题。
在此基础上,又有人衍伸出了第二个问题:如果铁轨上有一座桥,你和一个胖子刚好在桥上,那个胖子非常胖,你要是把胖子推下去,就能把电车卡住,但胖子会死去。
你会推这个胖子吗?
你这时候是不是很纠结,觉得干脆牺牲自己去挡电车,或者如下图,让他们6个人一起死算了。
他人的答案
BBC调查发现,在第一个问题中,有大概五分之四的人同意应该把电车引到另一根铁轨上,牺牲那个无辜的人。在第二个问题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应该把胖子推下桥。
其他研究表明,有近90%的人会选择把车引入岔道,大约90%的人不会选择将胖子推下去。
此外,女人更加反对伤害(不按开关或不太可能推胖子),男人更加实际(更可能按下开关或者推胖子)。
还有其他一些人口学上的差异。在医院工作的人比在军队工作的人更加反对伤害(其他许多职业的工作者持中间立场)。信教的人(受调查的大多是基督教徒)比不信教的人更加反对伤害。
两个看起来相似的问题,为什么结果大相径庭?
功利主义、道德主义和正义
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人在面对第一个问题时,都会选择按下开关,切换轨道。但是在面对第二个问题时,大多数人又会选择不动手,不会推下那个胖子,显示人类拥有的道德直觉。
其实,第二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如果一个医院里有5个病人,分别有一个器官坏死,濒于死亡,这时候走进来一个健康的人,你会选择把他杀了,然后拿他的器官去救那5个人吗?
在第一个问题中,我们会倾向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去决定,而在第二个问题中,我们又会下意识地从道德主义的角度去决定。
功利主义:从数量上看,五个多于一个。因此,五个人的生命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当必须放弃一者时,应当牺牲少数人的生命从而挽救多数人的性命。
道德主义:人是目的,而并不是工具,不能简单认为五个人的生命比一个人的生命更重要。不杀人是道德义务,救人亦是道德义务,这两种道德义务发生了冲突。
每个人都有活着的权利,无论所谓的价值大小,杀五个人和杀一个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
根据道德主义的要求,在面对此类两难选择时,应当不作为,即不推那个胖子。但是,这又相当于见死不救,并且是能救而不救,用不作为的方式杀人。
“不作为”也是正义的解决方式。
正义就是“在不侵害少数人基本权利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挽救多数人”。
反映在电车难题中,或许就只能是“闭上眼睛,听天由命”了。然后,在事后加强电车运行的安保措施,尽全力减少“电车难题”发生。
如果电车问题进一步具体,你又会怎么办?
拿第一个问题来举例。
如果岔道上的那个无辜人是你的亲人,你会按下开关吗?
如果岔道上的那个无辜人是你恨透了的前任,你会按下开关吗?
如果那5个人是年迈的老人,岔道上的那个人是个年轻人,你会按下开关吗?
如果岔道上是一个好人,非常善良,那5个人全是坏人,无恶不作,你会按下开关吗?
如果岔道上是一个好人,但只是轻微地好,那5个人是坏人,但只是轻微地坏,你又会按下开关吗?
......
先别回答,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事件。
2000年,一名天主教妇女在英国产下了一对连体婴儿。医生说如果不进行手术,双胞胎都将死亡,但即使进行了手术,只有其中某个孩子能够存活。
这对笃信罗马天主教的夫妇拒绝手术。他们认为,为了让一个孩子活命,放弃另外一个孩子,这不是上帝的旨意。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为什么要为了让其中一个活命而杀死另一个?
医生不赞同他们的决定,双方一直争论到最高法院。在做出裁决时,法官们参考了哲学著作,使用了电车式的类比,援引了多个案例来判定进行手术是否为蓄意杀人。
最终法院判决应当进行手术。2000年11月7日进行了手术,与医生预料的结果一致,只有一个孩子活了下来。
二战时,德国用飞弹不断轰炸英国,但是,除了差点儿炸毁了白金汉宫和造成教堂严重伤亡的两枚飞弹外,大部分飞弹都落在了伦敦中心偏南几英里外的地方,也就是没有击中目标。
德国人并不知情,一直以为他们在击中目标。
英国军方就想出了一个计划:如果通过传送假消息给的德国的间谍,从而成功欺骗德国人,让他们相信飞弹全都击中了目标,这样德国人就不会调整飞弹的弹道,许多人就会因此得救。
英国安全大臣和首相丘吉尔就此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安全大臣本人就出生在伦敦南部(飞弹主要轰炸区),代表着伦敦南部贫困选民的利益。而这一行动可能会给市中心南部的人们带来巨大损失,他极力反对。
但如往常一样,丘吉尔占了上风。
最后,一位科学顾问促成了这一行动,他的父母也住在伦敦南部地区,他的母校也在这里。他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据估计这一行动会拯救多达1万人的生命。
目前,世界上对困境流行的解决方法是,使用DDE理论来做决定,虽然这个理论并不完美。
人们觉得这一行为与其造成的伤害互相独立,而行为本身没有错;
不论从手段还是从目的而言,当事人都想做好事而不想造成伤害,尽管他能够预见到伤害;
不造成伤害就不可能做好事;
造成的伤害同想做的好事相比并不十分严重。
例如,虽然知道导弹会伤及平民,但是美国还是发动对基地组织的恐怖袭击,为了摧毁对方的军事设施。
根据DDE理论,要使在预见到会伤及平民的情况下袭击军事设施合法化,那么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袭击军事设施本身必须不是错误的。
袭击军事设施必须是有意的行为,而造成平民伤亡则是无意的。
如果不造成平民伤亡就不可能袭击军事设施。
平民伤亡的坏处和袭击军事设施带来的好处相比不能过于严重。
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当我们每天面对从关乎生死的大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需要做出支持或反对的判断时,DDE理论都发挥了作用。
但是,回到电车难题上,我们还是不会选择去推下那个胖子,这是我们的直觉使然,即有时候尽管能救五个人,但为此而杀死一个人的行为也是错误的。
此外,DDE理论也无法说服我们,我们为什么要相信这个理论。
你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理性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显示,理性在无意识的影响面前经常靠边站。
我们的行为除了受到文化、宗教等影响,还受身体健康情况的影响。
一位中年美国男子有过多年的幸福婚姻生活,从未显示出异常的性癖好。几乎在一夜之间,他养成了对嫖妓和儿童色情的兴趣。
他的妻子向有关部门报了案。她的丈夫被认定犯有儿童猥亵罪并被判接受心理康复治疗。
就在对他宣判的几个小时前,他被送往医院,医生在检查脑部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肿瘤。
而肿瘤被切除后,他的行为随即恢复了正常,不再对嫖妓和儿童色情感兴趣,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改变人体内血清素的含量,结果发现血清素水平增加让人们更不倾向于功利主义,更不愿意推胖子下去。
喝酒的人都知道酒精对情绪有舒缓的影响。像百忧解之类的抗抑郁处方药的使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几乎没有人会因为使用这类药物而感到羞愧。
一项研究证明,我们的行为受到气味的影响。如果我们正在面包店外,闻到了烤面包的香气,我们就会对其他人更加慷慨。我们填写调查问卷的桌子是干净整洁还是污渍斑斑,将会影响我们对道德问题的答案。
尽管我们对推胖子这件事很反感,很快就会有药物被研发出来让我们削弱这方面的记忆。如果这种药被开发出来,原本不敢推下胖子的我们推的几率就更高了,因为如果事后很痛苦,大不了吃一颗这种药就能忘记了。
综上所述,一颗药很可能就可以改变我们的价值观。
法律会如何解决电车难题?
1. 如果你不按下开关,没有刑事责任
如果眼前这种难以抉择的局面不是你先前的行为造成的,你也不没有特殊的职务或身份,那从法律层面上来看, 你对那五个人没有救助的义务。
无论电车最后会怎祥,从法律角度上来说,你不雲要承担任何责任。
2.如果你按下开关,会构成紧急避险
为了拯救五个人而“杀害”一个人,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属于紧急避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 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例如,有条疯狗追着你咬,你保命的时候把狗踹到另一个人身上,然后跑了,这就是紧急避险。
如果那人被狗咬成轻伤,你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那个人被咬断腿了,就构成“避险过当”,你可能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回归电车难题,为救五个人而让一个人献出生命,属不属于”避险过当”?还得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决定。
电车难题的答案
电车难题作为风靡世界的讨论热点,在法学、哲学、社会学,甚至于经济学等领域中都能找到支撑或者反对的观点。
但是这个难题本身并没有正确的答案,算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或者说,有答案,只是很多,只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比如,对于“牺牲少数人成全大多数人”的功利主义,不适合在公开场合倡导,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却可能适合私下推荐。在全世界面前做可能是错误的事,如果能够做得相对隐秘一些,则可能是正确的。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电车学提供了一种挑战基本伦理问题的工具,它所挑战的就是关于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和进行生活的关键问题。
例如前面提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决定——关于是否将导弹引向人烟较少的区域。
多数人没有功利主义的思想。他们认为丘吉尔使用居民作为牺牲品的做法是错的,即使他的目标是拯救其他人的生命。但另一方面,他支持误导计划以将德国的飞弹转到伦敦南部的做法却是对的。
面对电车难题,如果从死亡来看,你怎么做都是错的,因为无论哪种选择,都会死人。但是从生存的角度来看,你怎么做都是对,因为无论哪种选择,都会有人得救。
总之,不论答案如何,那个开关和站在桥上的胖子肯定是问题的关键。
我是不会按下开关和推下那个胖子的,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