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赏析
《喜雨亭记》赏析

《喜雨亭记》赏析

作者: 东篱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06:32 被阅读1次

      【按】本文写作时资料十分缺乏,唯有朱东潤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参考。其中对大旱与雨的注解还让人无法理解文章大意。我推想,大概作者把天旱时间注解得时间越长越能见出苏轼与民同乐思想可贵和伟大。其实,从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的特点来说,天旱三年那就是十分严重的灾害之年了,得卖儿卖女,逃荒要饭了。文中没有这方面的丁点儿信息。所以,在写作时我一方面翻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历史情况,一方面研究天干地支,推算时间。最后结合关中民谚“白雨三场”确认为,在天旱但时间不会是三年的情况下连降三场雨。于是,才有了“亭成雨落”可喜可贺的情况发生。文章才是真实有意义的。当时急于交作业,写了就交出去了,心里老忐忑不安,感觉过分简单了。今天看来,似乎还勉强说得过去。通俗易懂、晓畅明白、清新自然也许正是《喜雨亭记》或者是苏轼的文章风格呢。诸君以为然否?

《喜雨亭记》赏析

    《喜雨亭记》是苏轼于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所写。他到凤翔职事的第二年春夏之际,久早不雨,庄稼受灾严重,不意老天连降三场雨,于是官吏庆贺、百姓欢跃。此时,官舍旁的亭子正好落成,作者喜极,便邀客于亭上作乐,并用“喜雨”名亭。《喜雨亭记》就是通过对这件事的记叙,抒发作者对农事关心,与民同乐的情怀。虽题为记亭,实则“喜”、“雨”、“亭”三者都记,而尤以“喜”“雨”两字着墨较多,手法灵活,笔态风趣。

        文章起笔便突无而起,开门见山,道明题意:“亭以雨名,志喜也。”仅七个字,“喜”、“雨”、“亭”三者关系便赫然可见,亭子是因为雨而得名,其用意是“志喜”。既简洁明了,又发人深思。亭子为什么要因雨得名?雨与亭子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喜可记?一连串的问题就会油然而生。接着文章却不直接依势用墨,而是宕开一笔,抬出古人“志喜”的三个例子:周公得到成王赏给他的谷子以后,就用《嘉禾》作为他一篇文章的名字;汉武帝得到宝鼎,就用元鼎作为他的年号;叔孙得臣击败了北狄,获其首领侨如,就把他的儿子改名为侨如。虽然引起喜乐的事情大小不同,但其目的是一致的,即“志不忘也”。从而把文章重点引向对喜乐之事的记叙上来。

      接下来文章就写所喜之事,“亭”“雨”“喜”分条叙写,而以建亭始末为其顺序,紧扣题目,层次井然。先写亭。“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这是建亭的时间。苏轼就是嘉佑六年冬到凤翔府任职的,嘉佑七年才开始修整府衙内的建筑物。修整时,在公堂北面建了一座亭子,又在它的南面挖了一个水池,名曰东湖。然后引来水流,种上树木,用来作为休息游乐的地方。文中只用二十一字,便将修建情况、亭子的位置、周围景物和建亭用途,交代得不枝不蔓,一清二楚。次写雨。文章用“是岁之春”紧承急转,撇开建亭不谈,转而写雨。但是,文章却没有直接写雨,而是放开笔触,先言歧阳雨麦一事,无疑增添了无穷趣味。“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自然之迷无法解释,就去寻占问卜,占卜的结果是丰年之兆。然而,事与愿违。“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而当老百姓正为之忧愁的时候,老天却连降三场雨:四月初一一场,四月十一一场,此时老百姓仍嫌雨不够,于是四月十四日又降大雨,并且三日不止。半月之内降了如此之多的及时雨,真是春雨贵如油啊!又怎么能不可歌可庆呢?文中写雨三句话,却奇而盼,盼而忧,忧而大喜,看似淡泊,实则曲折尽意。再写喜。喜从天降,喜不自胜。“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忙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排比句式,夸张手法,一片洋洋喜气跃然纸上。正是在这个时候,亭子建成了,又添一喜。于是喜上加喜,怎么能不可庆可贺可记呢?

        至此,文意已明,且喜气四溢,但作者仍觉不能表达内心喜情,便借亭上饮酒和歌词来反复渲染,说尽无雨之忧和有雨之喜。

        亭上饮酒是继雨降、亭成、喜来之后,故文中用“于是”紧承上文,由实转虚,带出亭上与客举酒五答,“优游以乐”,充满情趣、理趣。文中没有写亭子的雕梁画柱和游乐盛况,而是在简单叙述之后,便直接转入写对话。通过主客发议论,谈感受来揭示“亭”、“雨”、“喜”三者的关系及其以雨名亭的意义,抒发作者关心农事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一)主客对话,说明雨与农业丰收的关系。“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则无乐”。可见旱象之严重。(二)作者议论,

        抒发感受。“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进一步指出雨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它直接关系着老百处能否安居乐业,对社会安定有重要作用。于是,文章置一反问:“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发人深思。由“雨”而“乐”而“亭”,带来了“乐”,更使亭中之乐富有意义,亭也就更有光彩了。所以文章说,老天不抛弃这些老百姓,一早就送来雨水,才使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在这亭子上乐一乐,这完全是雨赐给我们的呀,又怎么能忘掉呢?照应文首,关合题目,虽为虚拟文字,但以无为有,虚中见实。

        再写纵情而歌。亭上作乐,对雨作了热情歌颂,仍嫌不够,似乎喜情无限,欢乐无比,于是“又从而歌之”,文中只写了歌词,没有写载歌载舞的场面。但从歌词可以看出喜情有多强烈。歌词紧扣“亭”、“喜”、“雨”三层意思,而以“喜”、“雨”为主,突出“雨”的宝贵,追问这一及时面得来的原因,并用以为亭子命名。从面使作者的喜雨之情得到尽情抒发,亭名的意义也更为清楚了。

        前人常将本文所表达的思想与范仲淹提倡的有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提并论,并且说“此篇与范文正公《岳阳楼记》看来笔力有千钧重”(茅坤语,一作王世贞语)。前人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只不过本文是溢于言表,见于行色,范公是倡导感叹而已。

      在写作上本文虽属亭记,但重点在“喜雨”,立意新、构思巧。同时文章紧扣主题,写法多变。有合写有分写,有虚写有实写,有正写有反写。开篇写喜、雨、亭是合写,虚写,结构上又是倒叙;接着再写喜、雨、亭是分写,实写,又从头说起,先后顺序井然;下来虚拟文字,合写喜、雨、亭而以喜、雨为重心。以虚写实,文理自然,妙趣横生。在语言上,文笔活泼,节奏轻快,又曲折自然,读来喜气动人。

《喜雨亭记》赏析

附:译文(补)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喜雨亭记》赏析

相关文章

  • 《喜雨亭记》赏析

    【按】本文写作时资料十分缺乏,唯有朱东潤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参考。其中对大旱与雨的注解还让人无法...

  • 《莫之仙体》之小楷.私人订制

    《喜雨亭记》 尺寸35*69 《兰亭序》

  • 日课|| 《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起笔拆“喜雨亭”,已尽一篇之意。)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解释所以志...

  • 喜雨亭记

    苏轼(宋)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

  •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称,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

  • 喜雨亭记

    福慧双修 《喜雨亭记》 宋代: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

  •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

  • 读《喜雨亭记》

    此文已经读过几遍了吧,读明白了意思,读出了文辞之妙,这次,读出了年轻的苏轼横溢才华之下的天真调皮之态,天真...

  • 85字,如此美文

    苏轼的散文名篇特别多,比如前后《赤壁赋》以及《喜雨亭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等,但有一篇却非常特别,除去标...

  • 小行楷·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喜雨亭记》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zi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