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11/6 晴 东丰
11月5日夜,第50军148师443团一营、三营,在夜幕的掩护下,一举攻占了距铁山半岛最近的椴岛。
为了配合地面部队登岛作战,巩固胜利成果,空联司决定轰炸设在大和岛大和洞村的敌军指挥所。这是我人民空军轰炸机部队第一次对敌执行作战任务。
这次作战任务交给了空8师22团二大队。带队的韩明阳大队长不敢怠慢,当晚就把飞行员召集起来,在沙盘上推演,在地图上辨认大河岛的地形、地物和地貌。
11月6日,沈阳于洪屯机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8师22团2大队大队长韩明阳率领9架杜-2轰炸机,早早停在跑道上,做好战斗准备。
14:35,三发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9架轰炸机渐次飞上蓝天,在空中编成了“品”字形编队,沿着奉集堡、凤城机场、安东、江桥,一路向大和岛方向飞去。
14:41,为杜-2轰炸机提供直接掩护的空2师4团16架拉-11歼击机,准时从凤城机场起飞。35分钟后,韩明阳大队在预定的集合地点,跟拉-11歼击机会合。
15:21,空3师7团的24架米格-15歼击机也从浪头机场起飞。由于米格-15飞机的飞行高度远远高于杜-2和拉-11,所以他们担任的任务是在7000米高空间接掩护轰炸机。执行这次掩护任务的飞行员中,有空3师7团三大队大队长牟敦康。
15:38,9架杜-2轰炸机、16架拉-11驱逐机和24架米格-15驱逐机组成的混合编队接近大和岛空域。距离大和岛还有33公里。韩明阳一眼看到了目标——一个狭长的岛屿,中部稍凹,上面立着一座白色的小楼。
15:39,领航主任柳元功向地面指挥所呼叫:“离大和岛只有5分钟的航程了。‘灯塔’、‘灯塔’,我是‘英雄一号’,请允许我按计划执行任务。
‘英雄一号’,我是‘灯塔’,可以执行任务。”空8师地面指挥员徐式庭(22团团长)在50军前进指挥所下达命令。
听到地面指挥所的命令,韩明阳迅速把机头对准目标,一声令下:准备投弹。
毫无防备的敌人,只用高射机枪做了些微弱的抵抗,而远在韩国境内机场的美国F-86歼击机,此时也是来不及起飞。
射击主任杨震天一声令下,九架轰炸机机腹、机尾部的机关炮塔同时喷出万道火舌,狠狠啄食着敢于反击的敌高射机枪。
领航主任柳元功稳稳将轰炸目标套入了瞄准具,修正气压,风向,风速,偏流,地球自转等因素可能造成的误差。
投弹!大队长韩明阳一声命令。
9架轰炸机携带的72枚100公斤杀伤爆破弹和9枚100公斤重的燃烧弹,向着目标倾泻而下。
投弹后,韩明阳转过机头,看到大和岛完全笼罩在冲天的浓烟中,岸边的两艘交通艇也被炸开了花。
担任掩护的空2师拉-11驱逐机编队,也开始转向。
此时,担任高空掩护的牟敦康、刘玉堤等人,飞到杜-2轰炸机上方,潇洒地抖了抖翅膀,向浪头机场方向飞去。其他飞机也都各自归了队。志愿军空军的第一次轰炸任务,完成得干净漂亮。
对大和岛的预先火力准备共投弹81枚,命中72枚,轰炸命中率90%,摧毁目标区房屋45幢,占原有房屋的88%。炸死、炸伤敌少将、作战科长和海军情报队长等在内共60余人,炸毁敌粮食20吨,各种弹药15万发,木船2只。首战告捷。
志愿军50军一位名叫黄金明的副连长,看到我空军成功轰炸大和岛后,他兴奋地跳了起来:“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协同作战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新尝试,但我们充满了信心。十班班长勾云朋说,同志们,空军能够把敌人的目标、舰船炸掉,我们保证不让岛上的敌人跑掉一个!”只有经历过朝鲜战争的人,才能明白志愿军是多么渴望陆空协同作战的这一天。
空8师22团团长徐式庭作为地面指挥员,与登陆部队---陆军第50军148师在一起,兴奋的看到了这一幕。
我们通信处对空台是第一时间从轰炸机群的通话中得知轰炸梯队顺利完成任务,安全返航的消息的。
聂司令员说:我们一定要给韩大队长请功。
我们轰炸机指挥部掌声一片,不知是谁放了一张俄罗斯的华尔兹舞曲,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乐曲声中......
【战地日记】五 血战大和1951/11/30 多云 东丰
11月16日23:00,陆军第50军150师448团1营和450团1营共4个连队,在我岸炮火力支援下,渡海强攻定州沿海的艾岛。战至17日5:20,艾岛全部被我攻占。
11月24日19:40,第148师443团第三营攻占了在椵岛和大和岛之间的炭岛。
11月29日夜晚22:20,志愿军空军轰炸部队第一次执行夜间战斗任务,轰炸航空兵第10师第28团出动10架图-2轰炸机,在28团副团长王恩泽率领下,从辽阳机场起飞,准备轰炸大、小和岛附近海面巡逻的“联合国军”军舰。
轰炸机夜间编队在没有足够经验的情形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28团采取单机纵队跟进。但若以10机为一纵队,距离又会拖得太长,不易维持队形。所以分成2个5机纵队,分别由王恩泽和28团第1大队大队长姚长川担任领队长机。夜间轰炸在没有搜索雷达和夜间导航器材下,要发现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23:15,轰炸机群飞临目标区上空,未能发现目标,只好改对大和岛灯塔附近投弹,也没有什么效果。“联合国军”巡逻舰艇按照惯例,凌晨前离开大小和岛附近海面,返回黄海道外海的昼间巡逻海域,因此当志愿军的轰炸机飞抵大和岛海域时,“联合国军”的水面舰艇已经返航了。
志愿军司令部和陆军50军决定11月30日发起攻占大和岛的登岛战斗。我空8师正式配合陆军第50军对大和岛之敌实施火力突击。
空8师决定派24团一大队执行该次轰炸任务。
11月30日9:50,空联司作战处来电:据敌情通报,第一次轰炸后,大和岛之敌位于大和洞村的指挥所已被我摧毁,目前敌指挥所已经转移到岛西南侧的灯塔内,为此修正此次轰炸目标为集中轰炸灯塔。飞行航线不变,仍按第一次轰炸下发的【预定航线图】的航线及时间节点飞行,返航沿着大和洞村—铁山—安东浪头机场。
返航的终点取安东浪头机场而非返回沈阳于洪屯机场,则是受到季节光线的限制。高纬度地带冬天日落较早,11月30日当天在安东(北纬40度,东经144.4度附近)日落时刻是16:43,轰炸机群没有足够的光线飞回沈阳,只能就近降落。
担任直接护航任务的是在凤城机场的空2师4团16架拉-11驱逐机,预定15:00起飞,在草河口与刘家河上空与轰炸机编队汇合后,为轰炸机编队护航;
担任间接护航任务的是浪头机场空3师7团24架米格-15战斗机,预定15:04起飞,15:17:30到达朝鲜铁山半岛东部宣川---身弥岛之间的预定拦截空域。
聂司令员立即命令作战处向空8师传达新的轰炸计划。并要求作战处向空联司报告:由于轰炸目标变更,轰炸机编队队形有所改变,请空联司通知护航部队。
空8师24团一大队长高月明立即召集机组人员开会。由于面状目标改为点状目标,飞行编队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由原来的大队品字型改为中队品字型,大队为纵队跟进队型,这种编队可以由每个中队长机自行瞄准轰炸目标,这样就能瞄准三次。轰炸目标小了,瞄准次数多一点,命中率也就高一点。
各位机组人员明确后,立即打开航图,重新标示飞行图。
11:30,吃过中午饭,空8师24团一大队全体空勤人员组织拍照,这是空军飞行部队的习惯,每次升空作战前,都要拍照留念。这是拍的烈士照,因为每次起飞后,都可能牺牲。但是每个空勤人员心情都很兴奋,因为终于有了打击敌人,报效祖国的机会了。
14:19:30,沈阳于洪屯机场,三发信号弹升起,24团指挥人员求战心切,提前30秒发出起飞命令。
空8师24团一大队9架杜-2轰炸机逐次进入跑道,腾空而起,开始编队,按原计划大队编队呈品字型,编队时间需7分钟;现在临时改变为大队纵队队形,编队时间需4分钟,由于飞行编队由大队品字形改为纵队跟进,所以编队时间缩短了3分钟。
空8师24团第一大队的9架图-2轰炸机由大队长高月明率领,从沈阳于洪屯机场起飞。3个三机中队采用前后跟随的3个“品”字形队形,第一个中队的领队长机为高月明,左僚机为副大队长李源一,右僚机为毕武斌。其后为第二个中队,长机为柳文瑞,左僚机为杨大方,右僚机是张孚琰。最后是第三个中队,长机邢高科,左僚机宋凤声,右僚机梁志坚。当天各机载弹为100公斤爆破弹5枚,100公斤燃烧弹4枚;此次任务使用燃烧弹比例多于11月6日的轰炸,应当是为了能更有效地摧毁大和岛上的木质房舍。
和11月6日一样,轰炸机群在起飞后向北爬高至800米高度转向180度南飞,逐渐集结编队后,转向东南,在铁路西侧向凤城出航。由于高月明提前转弯,加上速度控制不当,造成机群比计划时间提前3分钟到达凤城附近上空与拉-11机群预定会合的地点
大队长高月明率领轰炸机编队飞过奉集堡时,三个中队的领航员都发现比原定时间提前了。于是大队长高月明下令减速,想通过这种办法消解掉提前的4分钟。可杜-2轰炸机在空中的速度是每小时360公里,最小时速也不能低于每小时300公里,再慢飞机就要往下掉了。
14:56,高月明大队飞过凤城机场东侧草河口与刘家河上空集合点。
15:00,空2师4团的16架拉-11驱逐机从凤城机场按时起飞。
轰炸机指挥部领航参谋发现我轰炸机编队比预定时间提前了4分钟,立即报告聂司令员。由于轰炸机指挥部是辅助指挥,不能直接指挥空中编队,只能将情况向空联司领航处报告。
气象参谋报告:我国东北秋冬季处于西风带,加上今天风向又有些偏南,飞机向大和岛飞行正好顺风,这属于不可抗力。
15:04,空3师7团24架米格-15在副团长孟进的率领下正在起飞爬高。
15:07,高月明大队从安东与浪头机场之间飞跃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由于轰炸机编队提前4分钟飞过集合点,导致担任掩护的空2师16架驱逐机在轰炸机群后面紧紧追赶。
作战处陈参谋拿着手中的计算盘说:根据计算,轰炸机虽然减速飞行,但是由于顺风原因,又抵消掉了减速的因素,我轰炸机编队在凤城转弯点时比预定时间提前了5分钟。通过减速努力,还是比预定时间提早4分钟飞跃鸭绿江。螺旋桨低速轰炸机失去空中掩护是非常危险的。为什么空联司不命令轰炸机编队在凤城机场上空绕圈等候掩护机群。
由于我们轰炸机指挥部执行辅助指挥任务,无法做出任何指令。大家看到如此情景都感到非常焦急。
聂司令员问通信处雷达科长:有没有敌机活动情况。
我们在安东有一部日式-4型远程警戒雷达,探测距离在400公里以上,另外苏军和我军都设置里苏制雷达,探测距离在130--150公里左右。14:45 发现敌F-80小型机群,航向060,高度4500,空联司判断是向东海岸方向飞行,没有发现F-86的飞行动向。雷达科长汇报。
情报站长陈旭之报告:美国远东空军第5军,第4战斗机大队驻守金浦机场的F-86飞机,通常在上午和下午各出动约16架战斗机,在米格走廊附近执行空中巡逻,掩护友军轰炸机及战斗轰炸机的轰炸任务。下午的战斗巡逻大约在15时后结束返航。我军对大和岛的轰炸选在15时之后,正好是美军F-86油料已尽的返航途中,无法再回头前来拦截。此时如果有任何状况,可以赶来的也只有在金浦和水原机场跑道上待命的几架F-86,不仅数量少,而且距离相当远,真正是鞭长莫及,不太可能来得及。但是,今天南朝鲜方向的金浦,水原机场有些异常,起飞频率和无线通话次数明显减少,今天下午没有敌F-86活动情况。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越是安静越是危险。今天中午我已经把此情报向空联司参谋长沈启贤和情报处汇报了。
由于我轰炸机部队前2次轰炸具有突然性,并且实施了无线佯动,致使美空军第5军没有来得及对大、小和岛实施空中掩护,以及对我轰炸机编队实施拦截。于是敌人的情报部门加大了对我轰炸机部队的监控。
指挥部对空台不断传来空中编队的呼叫声:塔山一号,我是红河,你们已经到哪里了,听到请回答......空2师护航编队,4团副团长张华在呼叫轰炸机编队。
红河,红河,我是塔山一号,我在鸭绿江大桥转弯点......轰炸机编队高月明回答。
黄河,黄河,我是塔山,我已到达江桥,是否继续向前......高月明大队呼叫空联司。
空联司回答:继续前进......
15:07,高月明大队长呼叫:长江,还有5分钟航程......
空8师指挥所回复:我是长江,按计划执行......
15:07,高月明见已抵达任务进入点,遂以无线电呼叫空8师指挥所,获得许可后,不等空7团的米格-15到来便开始进行轰炸的最后冲刺。
15:08,负责直接掩护的空2师16架驱逐机还在追赶轰炸机群。
15:09:30, 轰炸机群飞临龙岩浦上空。高月明大队长呼叫:长江2号,我已临近目标空域......
塔山,我是长江2号(50军前指,空22团地面指挥员,团长徐式庭),按计划执行。
担任间接掩护的米格-15歼击机编队,按计划是15:04起飞,向西北飞,于15:09在后关家堡转向东南飞,15:17:30抵达朝鲜宣川—身弥岛之间的空域实施拦截任务。
对米格-15的飞行预定计划,我们轰炸机指挥部作战处提出过2点: 1,建议米格-15提前5-8分钟进入宣川空域,使我轰炸机编队越过江桥前可以得到米格飞机强有力的保护;2,建议起飞航线向南,如果我米格-15飞机按计划15:04在浪头机场起飞,然后按正常飞行航线直接向南飞行,这样可以在15:03抵达宣川空域,对我轰炸机编队形成保护屏障。但是空联司作战处还是选择了先向西北飞,再转向向东南飞的航线。
【战地日记】五 血战大和
14:37,美空军第4战斗机联队下达了起飞命令,31架F-86战斗机开始从金浦机场起飞。F-86战斗机起飞后并未按照平常战斗巡逻的惯例以松散队形爬高直飞鸭绿江边。相反,他们却采取比平常要偏东的航向,向金城湖飞行,金浦机场距离金城湖252公里。F-86保持较低高度,靠着山岭的掩护向北飞行,以躲避中朝方雷达的探测。
14:45,F-86接应组离开编队转而向西爬高。他们的任务除了吸引中朝方雷达注意外,还要在友机返航时担任掩护;这时剩下的26架飞机才开始爬高。
15:01,美军F-86飞临金城湖上空,开始丢弃副油箱左转,以每分钟15公里速度向宣川方向奔袭。金城湖距离铁山160公里。
15:09,美军F-86飞跃宣川警戒线。
由于F-86机群全程以中低空飞行,耗费油料较多,加之副油箱已经丢弃,此时已经是“Bingo”状态(即油料已低到必须立即返航的安全底限)。
15:09,空3师7团24架米格-15在副团长孟进率领下,向西北方向的后关家堡飞行。
轰炸机指挥部雷达显示图板上,标图员把我各编队航线准确标示在图板上。大家的眼睛都紧盯着标图板上红色箭头指向的方向。
奇怪,为什么米格-15起飞不是向南飞行,直接进入预设拦截区域。而是向西北飞,这不是离轰炸机群越来越远了了嘛。作战处陈参谋说。
真是脱裤子放屁。不知是谁骂了一声。
轰炸机指挥部另外一台对空台传来米格机的空中对话:203,注意左侧;207注意高度......由于空联司通信处制定的通信计划中,担任间接掩护的米格机使用的通讯频道与轰炸机和担任直接掩护的驱逐机通讯频道不一致,导致空中互相不能直接对话。
15:11:30,美军F-86飞抵铁山转向西北方向搜索前进。
15:12,负责直接掩护的驱逐机编队赶了上来,开始对轰炸机编队实施护航。
15:12,负责间接掩护的米格-15正在穿越新义州上空,向宣川空域飞行。
15:12:30,轰炸机编队进行最后调整轰炸航线,领航员开始投弹准备动作。这时大队长高月明发现在左下方有飞机向我接近,但是没有向空联司报告。
15:14,轰炸机编队飞临登串洞空域,距离大和岛还有不到5分钟航程。
向我接近的飞机突然急速上升,并向我轰炸机编队射击。
轰炸机编队大队长高月明立即报告:发现敌机。
我轰炸机指挥部对空台突然传来激烈的机枪和火炮射击声,以及爆炸声与空勤人员的呼叫声混成一片......
我对空台传出询问的声音: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是不是友军飞机?不知这是空联司指挥所还是空8师指挥所发出的声音。但是听声音像是空8师指挥所发出的。
立即联系雷达站,聂司令员说。
轰炸机指挥部雷达科长回答:雷达没有发现敌机踪迹。
这时美军31架F-86对我轰炸机和护航编队开始猛烈攻击。
战斗已经打响,大队长高月明让通讯员用无线电告诉所有机组人员:一定要保持队形,千万不要被敌机冲散了。
杜-2轰炸机中有四名机组成员,坐在前舱的是飞行员和负责投弹的领航员,坐在后舱的是通讯员和射击员,射击员使用后舱机枪向敌机射击。
被打散的护航驱逐机拉-11,虽然速度慢,但是转弯半径小。立即开始与F-86战斗机进行厮杀格斗。
这时空联司指挥所一片寂静,从空联司司令员刘震,到各级参谋人员,没有人发出任何指令。刘亚楼司令员也在现场。
很长一段时间,对空台只能听到空中混战的声音,始终没有指挥人员下达命令。
聂司令员焦急的在轰炸机指挥部里来回踱步,把手中的烟头扔在地上,然后用脚狠狠的碾碎。
所有的指挥权都由空联司负责,我们轰炸机指挥部只是辅助指挥,没有权限下达指令。
这时,我们轰炸机指挥部对空台突然传来斩钉截铁的声音:坚决前进,完成任务。
这是空8师吴恺师长下达的命令。作战处陈参谋说。
在轰炸机编队外侧的飞机开始着火,摇摆,倾斜,下坠......
在陆军第50军前指的空军地面指挥员,空8师22团团长徐式庭看到空中的战况,流出了眼泪。
【战地日记】五 血战大和此时负责护航的米格-15战斗机还正在向宣川方向飞行。由于通信频率不同,他们对38公里外所发生的激烈交战一无所知。而且空联司也没有向他们下达任何命令。
在紧急关头,我轰炸机群在领队长机高月明率领下,一面组织火力反击美机,一面勇往直前的飞向目标。虽然全大队只剩下五架轰炸机了,而且四架严重负伤,还是在大队长高月明坚定沉着的指挥下,始终保持队形,继续前进。三中队长机,通信长刘绍基,面部负伤,鲜血直流,仍然抱着机枪对准美机猛射,将一架美机击落,开创了活塞式轰炸机击落F-86喷气式战斗机的范例。
担任直接掩护的拉-11驱逐机飞行员们,不顾自己飞机的性能远远低于美军的喷气式战斗机,却以勇敢无畏的精神与美机殊死拼杀格斗,坚决掩护轰炸机飞向目标。在空前激烈的空战中,副大队长王天宝击落敌F-861架,开创了我军活塞式驱逐机击落美军喷气式战斗机的先河,此战他们先后击落击伤敌机四架。
15:18,我米格-15护航编队到达指定空域,大队长牟敦康和刘玉堤发现敌F-86正在攻击我轰炸机编队,立即压低机头俯冲下去。
刘玉堤报告:发现敌机......
空联司刘震司令员问:你看到的是不是大鹏(苏军)的飞机?
刘玉堤连自己的代号都没回答,就火气十足的骂了一句:什么他妈的大鹏,是敌机,是F-86。
我们在轰炸机指挥部的对空台里听得清清楚楚,是空3师的飞行员在骂人。
刘玉堤咬住一架F-86,准备射击,发现机务人员没有打开瞄准具。而且前面还有2架飞机,担心误伤自己的飞机,于是他停止射击。当他拉起机头时,已经不见了大队长牟敦康飞机的影子了,只好独自返航。
大队长牟敦康在追击敌机时,未能拉起,坠入海中。
由于美军F-86油料所剩不多,只对我轰炸机编队进行了1-2波攻击,就立即返航。
15:19,我轰炸机编队在大队长高月明率领下,到达目标上空,把全部炸弹投到大和岛上,之后沿着大和洞村—铁山—安东浪头机场的航线返回。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已得知空战概况,特意赶到浪头机场迎候我战机的归来。他对刚刚落地的飞行员们说:“这次你们与美军最精锐的F-86遭遇,做到了打不垮、冲不散,飞机着火仍坚持编队,英勇顽强地完成轰炸任务,这要给你们记功。
大和岛一役,轰炸机、拉-11和米格-15编队,我军痛失9架战机,共有17名空勤人员牺牲。在这场激烈的空战中,给我空军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将永远载入中国人民空军建设发展的史册。
是夜,志愿军50军登岛成功,一举拿下了大和岛、小和岛等岛屿,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1951/12/14 阴 返回途中
根据军委命令,我们志愿军空军轰炸机指挥部和冲击机指挥所撤销。我们华东军区空军派出的参战人员开始返回南京。
我们机关人员安排在硬座车厢,虽然已经是半夜了,但是我们这些参谋人员仍然没有睡意。由于已经离开战场,首长也不在一个车厢,所以大家说话也比较随意和大胆。
作战处的陈参谋分析说:这次大和岛陆空联合作战,第三次轰炸失利的主要原因我分析有这么几点:
1,情报失误。前两次轰炸成功,纯粹属于侥幸,第三次敌人就不会放过我们了。我们只是主观的认为下午3点以后,敌机都回巢了,不会再来了,但是恰恰敌机设计了非常规航线,采取长途奔袭的战术,沿着山谷低空飞行,并且一开始采取低速飞行,给我雷达造成是F-80的假象。我们情报站长向空联司报告了当天当面之敌的反常情况,也未见有什么反应;
2,麻痹大意。第一次轰炸侥幸成功,造成我们指挥人员的麻痹大意,第三次轰炸居然对航线,起飞时间等不做任何修改。而且总认为下午3点之后敌机不太可能大机群出动,可是敌人在一个最不可能的时段,突然出现在我们轰炸机编队面前,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我们作战处提出过建议,但是石沉大海;
3,临阵改变计划。高月明大队就要出征,空联司突然提出轰炸目标改为灯塔,轰炸目标由面状变为点状,这样轰炸机编队也只好变更队形,使编队时间减少了3分钟,加上风向和风速的原因,导致轰炸机编队提前4分钟过江桥出境;
4,参谋人员失职。指挥所人员应当早就发现轰炸机编队提早了4分钟到达汇合地点,但是没有要求轰炸机编队在草河口上空绕圈消耗掉提前的时间,而是听之任之。这是参谋人员的责任;
5,作战计划不周。米格-15编队的起飞时间太晚,15:04起飞,我们轰炸机编队都快要过江桥了。加上航向设计错误,米格-15 起飞后先向西北飞,而战区是在东南,导致花了更多时间在境内编队。等进入掩护空域时,黄花菜都凉了,战斗快结束了;
6,通信不畅。空联司通信处安排轰炸机编队与驱逐机编队使用同一种短波通信频道。但是米格-15战斗机的短波通信频道却与轰炸机编队不一致,导致轰炸机编队被袭击,歼击机编队浑然不知,从而延误战机;
7,指挥员不作为。当敌机开始攻击我轰炸机编队时,整个指挥出现空档,以秒计算的空战,居然好几分钟指挥所没有声音。还是空8师师长吴恺越级下达命令:坚决前进,完成任务。使我们轰炸机编队能够临危不乱,完成了轰炸任务。
什么是作战指挥?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三国演义,诸葛亮摇着一把鹅毛扇,就能指挥三军,完全靠算,古时候是这样,现代战争更是这样。
孙子兵法最核心的有这么几点:
1,夫未战而庙算胜者,深算多也。这里讲的就是未战之前的周密分析、谋划,这主要是我们作战部门的责任;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讲的就是对敌情我情的深入了解,对情报的正确解析和判断,这主要是情报部门的责任;
3,避虚击实,以多胜寡。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
4,出奇制胜,机动灵活。这次美军在一个不可能的时间,打了一场不可能的长途奔袭,就是体现孙子兵法的范例;
5,兵不厌诈,其诈多变。就是要采取各种佯动,给敌造成各种假象,同时我方不可被敌人的假象所蒙骗。例如这次敌机一开始采取低速飞行,造成我雷达认为是F-80,对我轰炸机部队没有威胁。
四野的林彪为什么能打仗,而且能打胜仗,关键是他善于计算,考虑问题细致,每到下命令之前,他都让司令部再考虑一下,他的四快一慢就是制胜的法宝。平型关战役,连最前沿的观察哨他都亲自去看位置。想想看,跟着这样的指挥员你不想打胜仗都难。
我们三野的粟裕,那打的都是神仙仗,在座的都是三野出来的,我们在司令部的都知道,粟总每到打仗前,他必定坐在地图前三天三夜不睡觉,那是在算啊。跟着林总,粟总打仗,伤亡小,胜仗多,特爽。跟着有些首长,只知道袖子一撸,给我冲。
我们现在的对手是谁?美国鬼子。还记得去年我们华东军区空军组织的世界空军战例研讨会吗。1943年4月18日,在太平洋的布干维尔岛成功拦截并击落了日本海军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的战例。
那次截击行动,美军出动16架P-38螺旋桨式战斗机,为了避开日军的雷达搜索,以离海面仅10米的超低空飞行,保持无线静默,仅仅依靠罗盘和空速表导航,途中还三次改变航向,总共飞行了两个小时,总航程627公里,成功突入日本海空军严密控制的空域,最后分秒不差的一举击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当场击毙三本五十六,创造了世界空战拦截史的奇迹。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点:那次行动由于情报突发,来不及选调精锐部队,只是随机就近派出一个战斗机部队。我们从中可以一窥美空军远距离拦截的技战术水平,堪称炉火纯青。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年轻的志愿军空军学习的。
我们面对的就是这种敌人,所以我们指挥人员更加要认真、小心,多一些庙算,尤其是我们参谋人员,更要为首长出谋划策,多想困难,多出点子,这是我们的责任。
通信处刘参谋站起来:陈参谋说的好,这次大和岛轰炸失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失败不可怕,只要我们接受教训,一定能再打胜仗的。
情报处宋参谋喝了一口茶:情报失误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除了雷达网之外,还必须加强无线监听,这是我们的短板。
陈参谋继续发言:情报是制定作战计划的前提,没有准确的情报,不可能制定正确的作战计划;通信是保障,有了作战计划,还要靠顺畅的通信手段来保障;指挥是核心,指挥,指挥,还是指挥。指挥分为战前的合理计划安排,还有战役进行中的随机应变。制定战前计划就需要考虑好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预案。我们这次大和岛轰炸作战计划就是缺少预案,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不知所错......
螺旋桨飞机时代,主要靠飞行员的经验和飞行技术;喷气式飞机时代的到来,主要靠的是飞机的性能和指挥。这指挥包括地面指挥和空中指挥,地面指挥包括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根据空中敌情变化,审时度势,在某一个空域集中优势兵力,正确的引导我机接近敌机。接下来就是空中指挥员的责任了,空中指挥员,要根据当下的空中敌我态势,正确指挥我机占据优势高度,编成合理的队形,毫不犹豫的对敌发起攻击,并且要根据战场态势,做出退出战斗的命令......
听了这些参谋的聊天,我心里在想,空军是一个复杂的军种,我们年轻空军的指挥员都是从陆军转过来的,虽然都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但是对于空军,还有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这次轰炸机指挥部的经历是对我们华东空军的一次实战锻炼,还会有下一次机会吗?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