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荆州等地就成为孙权与刘备的必争之地。诸葛亮用计帮刘备 轻松夺取荆州等地,但东吴岂能就此罢休?东吴先后多次派鲁肃去讨要荆州等地,怎奈诸葛亮诡计之多,总能找到推辞,让鲁肃空手而回。
这荆州之地就这样在刘备之手一载又一载,这期间,诸葛亮气死了周瑜,而周瑜的大都督之位便由鲁肃接替,鲁肃之后,又有吕蒙接手。
吕蒙之才,用孙权的话来说是“胜子敬、周郎多矣”,那么,孙权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因为他久欲得的荆州等地,在吕蒙的计谋下,取得了。
那么荆州等地,东吴是如何取得的呢?
刘备等人在荆州时,常常推说要等自己取得川地才能把荆州等地归还东吴,而东吴催促刘备发兵去取川地,刘备又推说西川刘璋与他乃同为汉室宗亲,乃骨肉也,他岂能做出骨肉相残之事呢?
东吴无奈只能一等再等,终于,东西两川爆发战争。东川张鲁本是有野心之人,而他与西川刘璋又有私仇,眼见着孙权与刘备日渐强大,可与曹操抗衡,而他如果不图谋自强的话,那就只能等着被这几人宰割。此时,正好有西凉马超、马岱与庞德等虎将投靠于他,也为他图西川打了一剂强心针。
刘璋得知张鲁欲夺西川,紧急聚众商议对策,众谋士先是提议依附于曹操,无奈当刘璋派谋士张松出使到许昌时,因为张松的颜值问题,没有得到曹操善待。
张松在曹操那里受了慢待,他自己心想何不去荆州看看呢?诸葛亮早就料到张松会顺道来荆州,所以他提前安排了赵云到路上迎接张松,又让刘备到哪里接,如何殷勤招待张松。
张松拿刘备与曹操的态度一对比,发现刘备的为人是真好,在临走之前,决定投靠刘备,再三让刘备发兵去取西川,而他回到西川,也向刘璋提出请刘备助西川抵抗张鲁。
在刘璋的请求下,刘备和庞统带着黄忠和魏延等将领往西川去了。最开始,刘璋和刘备以兄弟相称,刘备不忍取西川,刘璋也不相信刘备会对自己不利。但是,刘备是以助刘璋抗张鲁的名义去西川的,所以当张鲁派人来战时,当刘璋请刘备出兵时,刘备便不得不发兵去与张鲁对抗。
但是,领军打仗是需要粮草补给的,当刘备让刘璋运粮来接济时,刘璋却被人劝通说刘备必有取川之心不可不防,这时刘璋为了防备,只给刘备送去一点点粮草。
刘备见刘璋送来的一点点粮草,立马怒了,原本不想取川的,在刘璋的这种行为的刺激下,他决定取川了。
就在他返回西川的路上,庞统因遭人暗算,在落凤坡被人乱箭射死。庞统死后,因刘备身边没有军师,而东西两川实力又都不容小觑,于是他想到写信求助于诸葛亮。诸葛亮也在接到刘备书信后,很快调度好现有军马一起去救刘备,这样荆州便只有关公守着。
在诸葛亮的计谋下,刘备收降了马超,又在张飞及西川老将严颜的助力下,很快取得了西川。刘备取得西川不久后,曹操也取了东川,再不久后,刘备又从曹操手中夺取了东川。自此,刘备有了东西两川四十几个郡,在众大臣的建议下,刘备自封为汉中王,绝大部分势力均分布于两户之地。
自刘备取得西川后,孙权便又派诸葛瑾去讨要荆州。面对自己哥哥的讨要,诸葛亮想出了一个缓兵之计,那就是让刘备先许给诸葛瑾三座城池,但却让关羽拒还那三座城池。
诸葛瑾在刘备那里讨得三座城池后,很快便来到荆州,见到关羽。关羽一方面自己守荆州多年,另一方面也心知刘备之意,所以当诸葛瑾过来问他讨要城池时,他拍案而起,把诸葛瑾赶了出去。
诸葛瑾见关羽不还城池,又跑去西川找刘备,这时诸葛亮推说是巡城去了,刘备又推说他也无计可施,说要不等他取了东川和汉中两地,到时把关羽调到这两地来镇守,这样归还荆州就没有阻碍了。
诸葛瑾没有办法,只能空手回到东吴。孙权见诸葛瑾又空手而回,愤怒到欲起兵攻打关羽。这时鲁肃提出一计,说请关羽赴宴,若关羽敢来赴宴,就在宴席上好生相谈,能谈妥最好,谈不妥便让提前安排好的刀斧手就席间解决关羽,这样荆州等地也一样唾手可得,若是关羽不来赴宴,那再发兵也不迟。
孙权依鲁肃计谋,让鲁肃去宴请关羽。关羽这边收到邀请后,立马痛快的答应了鲁肃的宴请邀约。
虽然众人一再劝关羽不要赴约,但,关羽岂是贪生怕死之人。他不但去赴会了,还是单刀赴会。席间,鲁肃与关公谈及归还荆州等地时,关羽却只是一再推说席间不谈论国家大事。鲁肃欲再谈,关羽却开始装醉,拉住鲁肃,以便自己脱身。
鲁肃这一计谋等于又以失败告终,孙权怒而欲起兵伐荆州,当他集结好东吴之兵时,却听到探报说,曹操集结好三四十万兵欲伐东吴,孙权这才暂时压下伐荆州之心。
曹操之兵集结好后,却没有来伐吴,而是去取东川与汉中等地了。曹兵势大,很快便取得了东川与汉中等地。
曹操取得了东川与汉中后,接下来该干嘛呢?当然是以得胜之兵继续攻打西川了。而西川刘备等人又岂能乖乖束手就擒?当然不能,这时他们想到了东吴,提前遣使至东吴,一来说是交割前面三郡,二来请东吴出兵合淝,以此方式来牵制曹操。
东吴知道刘备的意图,但却还是觉得这时出兵合淝确实是不错的选择,所以东吴决定出兵了。
东吴出兵合淝,确实引得曹操领兵回救合淝,解了刘备之困。而曹操与孙权对战于江南,两方却持续僵持不下。最后以孙权的求和,平息了这场战争。
曹操回到许都后,在一些大臣的提议下,曹操被册封为“魏王”,而这期间,刘备正发兵攻取东川与汉中等地。等曹操再发兵去川地时,已处于下风,最后不得已只能放弃东川与汉中等地。
刘备取得东西两川,在众大臣的提议下,自立为汉中王,并准备上表汉献帝。但刘备的上表是要经曹操之手的。曹操得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怒不可遏,准备再次兴兵与刘备决一雌雄。
这时司马懿提出建议,说可以派人去东吴,让东吴出兵荆州,这样刘备肯定派兵来救,那时魏王再发兵去取汉川等地。
曹操听从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去东吴做说客。孙权得知曹操说客意图后,与众商议对策,众谋士提出,可一面与曹操约定,一面派人过江探云长动静。诸葛瑾更是提出与关羽联姻的计谋,让关羽把女儿嫁给东吴世子,如果关羽愿意联姻,就与关羽商量共同对曹,如果关羽不愿意联姻,就助曹操取荆州。
孙权又一次派诸葛瑾去说合这门亲事,但,关羽似乎走近了一个死胡同,认为孙权之子配不上自己家的女儿,无论如何也不答应这门亲事。
就这样,曹操与孙权联合起来,共取荆州等地。孙权先是依谋士言,让曹仁先发兵取樊城,然后东吴之兵再取荆州。
此时东吴吕蒙又想出计谋,自己装病,先让白面书生陆逊暂代吕蒙大都督之职,然后对关羽百般奉承,以骄其心,而吕蒙则暗中安排将士假扮成白衣商人过江取荆州。
依此计谋,荆州落入吕蒙之手了,关公还不相信呢,最后在自己无路可走之时,再次回到荆州,发现自己回不去时,才恍然大悟自己中计了。
关羽来到荆州成外,欲复取荆州,但此时的形势却是很不乐观,前有吴兵,后有魏兵,怎么办呢?旁边副将提议,说吕蒙先前多次修书约好,现如今却助曹,是背盟也,可以修书遣使去质问吕蒙,看他如何答复,这意思当然是希望能够与吕蒙联合,共同对付魏兵。
使者来见吕蒙,吕蒙热情招待,并说今日之事,乃是上面的命令。使者在驿馆时,关羽所带将领家属纷纷送来家信,让使者带出。当使者回去后,报知关公荆州之事,关羽知道吕蒙如何关照这些将士家小后,知道这是吕蒙的计谋,恨不得立马杀了吕蒙。
使者出来后,荆州的将领也纷纷过来询问家中之事,当得知家中老小皆受吕蒙关照后,这些将士便都没了斗志。待关公准备攻取荆州时,很多将士都逃回荆州城内去了。
一方面自己军心涣散,一方面自己本身还有伤在身,关公刮骨疗毒就是这期间的事情,另一方面还有吴兵的三路夹攻,关公无奈只能逃至一个叫麦城的小地方等待救兵。
可是救兵在哪呢?刘备的蜀兵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距离麦城不远有个名叫上庸的地方,是刘备义子刘封和蜀将孟达的属地,关公准备派人去上庸求救。
当将士廖化来到上庸,请求救援时,刘封一方面担心自己兵寡,即使去救,也无济于事,另一方面,孟达又在旁边挑唆,说刘备收他为义子时,关公就不悦,说他是螟蛉之子,遂没有发兵去救关公。
廖化在上庸没有求到救援,决定直接奔赴成都。关公在麦城迟迟没有等来援兵,城内又无粮供应,正愁闷间,诸葛瑾再次来见关公,想撮合关公之女与孙权之子的婚事,让吴侯与关公缔结秦晋之好,同力破曹。当然这样的缔结是以关公的归顺为前提的。
关公本就不同意这门亲事,现在又兵败让归顺,怎么可能答应?这不,诸葛瑾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关公义子关平拔剑喝退。
劝降不成,那么就只能想办法擒获关公了。孙权先令身边精通卜卦的吕范给关公卜了一卦,看看关公接下来会有什么行动。从卦象上看得知关公将从小路逃往西川,吕蒙便准备去往那条小路上设下伏兵。
而关公这边也确实觉得在麦城这里耗下去无意义,不如先逃至西川,日后再来图荆州。就这样,关公带着为数不多的手下来到那条小路,伏兵陆续跳出,最后关公因赤兔马被绳索绊住跌落被擒,关平也因寡不敌众被擒。
关公父子被带到孙权面前后,孙权仍因敬关公为世之豪杰欲劝降关公,但身旁主簿却劝说不可,还拿关公昔日降曹之事劝说。孙权听主簿这么一劝,也觉得在理,便命推出斩之。
关公父子就这么被斩了,被斩之后,吴兵还拿着关公首级来到麦城,欲招安麦城余下的守城将士。守城将士有的因受惊堕城而死,有的自刎而死。
话说关公死后,阴魂不散,游荡至玉泉山,索要自己头颅。此时山中有一老僧,曾救过关公,现听闻关公阴魂之言,化解道: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
关公听后恍然大悟,不再执迷于索头,改为行善事护民。
再说孙权斩关公后,尽收荆襄之地,怎能不犒赏三军,设宴庆功呢?就在这宴席之间,孙权大力赞赏吕蒙之才胜子敬与周郎多矣时,吕蒙忽然性情大变,将孙权所赐之酒掷之于地,然后揪住孙权大骂孙权,随后又简单介绍自己生平,告诉大家他乃是汉寿亭侯关云长也。
孙权听后大惊,率众跪拜,待他们再抬起头时,吕蒙已七窍流血而死。
经此一事,孙权大惊不已,而谋士张昭又提醒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刘备若知关公之死,必起倾国之兵为关羽报仇。
孙权听后,问之对策,张昭提出,可以将关公首级转赠于曹操,让刘备以为是曹操所为,让刘备引兵对曹。
话说刘备远在成都,知道关公死后会怎样呢?是不是真的会起倾国之兵为关公复仇呢?还真会。
最开始诸葛亮还想把关公死讯瞒住,不让刘备知道,但或许是心有灵犀吧,关公出事了,刘备这边也总是心神不宁,所以他也时刻关注着外来的信息,这一关注就被他听到了关公的死讯。
而这信息也彻底让他慌了手脚,一听到这信息他就跳出来,揪住诸葛亮的衣服质问诸葛亮为什么要隐瞒这么重大的消息?随后又先后有荆州前来求救的将领报知荆州的消息,确认关公死后,刘备几度哭晕,恨不得即刻亲征至东吴。
而这期间,曹操收到关公首级后,因见关公首级凌然而惧之,然后以王侯之礼葬了关公。自从曹操葬关公,头疾之病日甚,找得华佗,华佗却说要开颅。曹操一听说要开颅,便想到先前吉平御医欲谋害自己的事情,所以这次也断然不会同意华佗开颅。
曹操没有同意华佗开颅,很快便迎来了他的大限。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曹操之位,而曹丕上位后,很快便逼献帝退位,自己登基为帝。
刘备这边得知曹丕登基后,众臣也都一律劝刘备登基继承汉统。刘备登基后,便想着起全国之兵,先伐东吴替关公复仇,再伐曹魏,匡扶汉室。
众臣一再力劝刘备,不能为了私仇忘国仇,即使要出兵也应该是先伐魏,即使要伐东吴,也不需要刘备亲征。但,刘备不听,坚持亲征东吴。
关公之死,牵动着刘备,也同样牵动着张飞。张飞自从知道关公死后,也同样情绪大变,时不时鞭打手下将士,当刘备召他准备兵马共同伐吴后,张飞又急匆匆吩咐手下准备“白旗白甲”,并限三日内备好,手下告知困难,他也不理,还说若备不好,便杀他们示众。
两位手下听张飞这么一说,心想等到三日后被张飞杀了,还不如自己这两天想办法杀了他,再去投靠东吴。两位手下商量好了,便去寻找时机,当然,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时机肯定是张飞睡着的时候了。
他们趁夜来到张飞帐中,在听得张飞鼻息如雷时,刺死了张飞。
这里关公之仇还未报,张飞又遇害,并且害张飞者也投东吴而去,刘备岂能罢休,正巧,关、张二人之子也来刘备面前哭诉,企盼刘备能替他们父亲报仇。
只是,这次复仇,只是刘备及关、张至亲之人的热切期盼,众大臣并不同意刘备凭意气行事,但现在的刘备已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毅然决然率兵亲征东吴。而西蜀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次意气用事,慢慢走向下坡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