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第二章11-17小节和第三章18-19小节,作者:纳塔莉.戈德堡。
这一章节作者讲的是写作前的准备。
我还是想说出我每天读这本书的一个感觉:我读起来很吃力,我必须要集中全部的精力,一刻也不能偷懒,不能跳字,否则我就得回去重新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即便是这样,我还是有很多地方回过去读了。可能是这里边有些禅语吧,或者是一些禅的写法在。
虽然书读起来吃力,但是仍然一个词触动了我,那就是“仪式感”。
其实这个词在去年的时候我就听到过,也是在一篇文章中听到的,意思好像是说你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精致有意义,就要给生活添加一些仪式感。
昨天跟同事聊天的时候说到一个话题,她是湖南的,每次都听她讲她外婆在过什么节日的时候会做什么做什么,过年的时候老家那个地方会有什么什么仪式。我当时跟另外一个同事用了一个很别扭的词(实在想不出其他的词):原始人。
看到作者在书中写了那么多写作前的准备,又让我想到了“仪式感”这个词。
确实,在我的老家,现在很多的人都对一些传统的节日或者一些纪念日都无感了。
记得小时候,一进入腊月,各家各户都在为过年忙碌,几乎每天都去赶年集,不一定会买什么东西,就是去逛逛,感受那个气氛。而孩子们因为放寒假了,就大街上各种跑着玩,因为快过年了就有零花钱了,提前买一些小花小炮(鞭炮)。
记得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大孩小孩都会一起给长辈拜年,(虽然那个时候是磕头,可是有感觉)。大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挂着灯笼点着蜡烛,直到天亮,大街上孩子们玩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各种游戏。
这种欢乐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以后,因为过完十五,孩子们要上学,大人们要农忙。
在以后的每个农历月都有传统节日的庆祝,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传统小吃:年糕、油条还有什么饼之类的。并且有些节日还会有些祭祀和禁忌,嫁出去的闺女还会去娘家走亲戚,要带些什么东西都是有讲究的。
而回过头来看看现在,无论是否有节日大家都一样的度过,好像365天过得都是同一天,想买什么随时网上就订了,想吃什么,无论是否反季,无论是什么,花钱都可以买到。很少会去讲究仪式和禁忌。
有时候我们会说,人还是需要有信仰和敬畏的,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仪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