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嘲与自谦进行自我保护
误区——掩盖弱点而非正视它
很多人都在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一工作中兢兢业业;生活中谨小慎微;遭遇不同意见时,只是因为害怕被证明自己是错的,宁愿把话往肚子里咽,也不愿当面讲清楚;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宁愿熬夜上网查资料,也不愿当面多问一句,以免让人知道自己的无知。明知道这样做太累,还是没有勇气释放真实的自己。
所以,我们该如何面对真实的、有弱点的自己,并与这个不完美的自己相处,是自我沟通中的重要问题。很多人面对弱点的第一反应是掩盖,不让他人察觉,觉得唯有展现出自己完美、优秀的一面才能更好地应对敌人的攻击、赢取队友的信任。其实,如此掩盖自身的弱点有两大风险。
第一,暴露弱点后的心理成本会变得特别高。比如,下功夫维持形象,却被别人戳到软肋,就很容易原地爆炸。
第二,会让别人越来越好奇我们]真实的弱点。因为越是遮遮掩掩的东西,大家就越会挖空心思去揣测。
所以,学会与自己沟通,首先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弱点相处。
小诀窍
主动暴露弱点会让你战无不胜通过自嘲让敌人无攻击之门用自嘲的方法说出自己的弱点,会让敌人再也无法用嘲弄我们弱点的方式来攻击我们。在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中,小恶魔有一句名言:“把你的弱点当作你的铠甲。”也就是说,一旦我们接纳了自己的弱点,就没有人可以再以此来伤害我们了。说件真事儿:
邱晨有个朋友,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是一名著名的IT(信息技术)行业从业者,但是,20年过去了,他的头衔依旧是“著名IT行业从业者”。他办过网站,开过公司,做过手机应用软件,都不算成功。现在他已经40多岁了。当他依然不甘寂寞地活跃在创业圈时,流言蜚语也朝他袭来。有人说他骗投资人的钱,把自己捧红,却把公司办砸了;有人说他的能力言过其实,配不上他在圈内的名声;还有人给他贴了个标签—“连续创业失败者”。要换别人,早就意志消沉了,不过这位朋友擅长自嘲,也不害怕被贴标签。有一次他获邀参加一个创业者论坛,干脆把自己的演讲标题定成了《连续创业失败者》。演讲中,他没有愤懑地反驳那些对他的嘲弄,而是说:“我想主办方之所以邀请我,一定是因为像我这样能够巧妙地避开了一切成功的可能,也是一件挺难得的事情。所以,不像其他人都是来分享成功经验的,我就是来跟大家分享如何可以避开失败的陷阱。”
这样一来,他不仅通过自嘲把弱点变成铠甲,让想要借此嘲笑他的人从此都失去了着力点,还通过分享,把弱点变成了卖点,一下子逆转了败局。这就是自嘲的力量。
通过自谦取得他人的信任
在私人空间里适当暴露自己的弱点,可以很容易地与身边的人建立信任。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自己一定要足够优秀,才能和优秀的人做朋友。但其实人性比我们想象得要暗黑那么一点点—我们可以先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我们虽然想和优秀的人交往,但我们是不是更愿意与那些没我们优秀的人来往呢?心理学家就指出,当我们“比下有余”的时候更容易感到安全,更容易增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在职场,特别是吸纳了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公司,总会发现每年新来的员工都在铆足劲儿地明争暗斗,有的吹嘘自己的名校经历,有的暗示自己的文学素养。但是在某公司,有这样一个新人,从来不参与这种“自吹自擂”的活动,平时他最常跟同事和前辈说的就是:“我一个野鸡大学的毕业生,在这里就是来打杂的。”而且他聊天的时候也喜欢说自己的糗事儿,比如,“我今天真是倒了血霉了,一路小跑冲进地铁站,却眼瞅着地铁门就在我面前关上。”结果,所有同事都跟这位新人关系最好,有工作安排优先考离他。在其他人眼里,就算他没做好,批评他时也没有心理负担,甚至有心里话也愿意跟他说,因为他看上去更能理解别人的不如意。就连公司老板也跟他渐渐有了不错的私交,说他“接地气儿,有人味儿”。
所以,适当地把自己的弱点交到对方手上,可以拉近对方与我们的心理距离。而一个有弱点的形象,也更容易让他人觉得这个人更真实可掌握,反而容易投注更大的信任。这就是自谦的力量。
使用注意
面对敌人的时候,应当用自嘲的方式提及对方已经知晓且可能会被攻击的弱点,而不必将所有弱点和盘托出,给对方更大的攻击空间。争取他人信任时,应该多暴露自己无关紧要的弱点。例如职场工作中,你可以大谈自己毕业学校不好,但是直接涉及工作能力的弱点最好还是尽少展现并尽可能改正。
常用句型
我在这方面确实不太行,以后还请您多多指教。让对方觉得他在某方面比你强,会让他感觉到更安全,反倒更容易与你亲近。
掌握幽默的正确法门
误区——将讲笑话等同于幽默感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朋友,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感觉很舒服、愉快,他们常常自嘲、自黑,开很有趣的玩笑,即便面对尴尬场景,也可以通过自身带有的幽默属性将尴尬化解于无形。可当我们想要学习、模仿时,却往往找不到门道,开的玩笑要么不好笑,要么招致别人反感;面对尴尬场景时,明明自嘲、自黑的招数统统用尽,却使得场面更加尴尬。该怎么掌握幽默这门技能,让你与他人的相处变得更轻松、更有趣?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幽默感不就是会讲笑话吗?我常备着几个笑话,需要的时候讲出来就好了啊!可是渐渐地你就会发现,有些笑话对这群人讲效果很好,对另外的人讲可能就起不到那么好的作用了。而且,即便你整足了劲儿讲出来的笑话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平常的时候却依然让人感到无趣乏味,那你这笑话不就白讲了吗?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从来不用刻意去讲笑话,他们好像随时随地都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创造笑料,让大家觉得有趣。总之,幽默感是一种营造围的能力,把它当作简单的“讲笑话”,是一个很大的误读。
小诀窍——营造氛围,避免误伤
幽默感的体现,是在日常交流场景中对氛围的营造,包括说话内容、说话语气甚至是开玩笑自嘲的角度等多个方面。内容上,错位反差是关键所有幽默的机理都是利用“反差”和“错位”,刻意制造不协调,打破常规修辞学上语言或逻辑的规则,制造一个“期待突然扑空”的心理落差。修辞学上制造错位的手段有很多,如转移、岔断、反语、拟人等,这些名词听起来既拗口又难懂,所以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它们粗糙地概括成:把各种可能的维度都反着说。这里有一个很巧妙地用幽默化解尴尬的例子:
阿姆斯特朗登月时,其实还有一个小伙伴——奥德伦,但因为阿姆斯特朗先迈出登月舱,于是变成了登月第一人。他们回来的时候,想要挑事儿的记者问奥德伦:“阿姆斯特朗抢先出舱门,创造了历史,你会不会嫉恨他呢?y”当时场面一下子就变得很尴尬,连在场的阿姆斯特朗脸上都有点挂不住,但奥德伦却说:“可是回地球的时候,第一个出舱的可是我啊,我可是从外星球回来、踏上地球的第一人。
明明舆论关注的是登月第一步,他反向说成是登月归来第一步,明是本该遗憾的,偏偏说成是值得骄傲的。这是一个将事件角度和白评价都反着说的绝好例证。
语气上,避免先笑破梗
要想制造幽默氛围,只是内容上制造笑梗还不够,还需要语气上的配合。我们身边是不是都有这种朋友,他想讲个笑话,然后自己笑到讲不下去,喘着气把笑话讲完,大家的反应往往是:“有这么好笑吗?”就算把大伙儿逗乐了,笑的也不是笑话本身,而是在笑那个上气不接下气的讲笑话者。但如果我们一直一本正经,又很可能造成误会,别人不知道我们是真高冷还是在开玩笑。所以,讲笑话者在包袱抖出来之前不能笑,之前笑,要么容易给人造成太高期待,要么容易自己笑得花枝乱颤最后破梗;在抖包袱的时候也不能笑,而是要配上相应的表情包,或正经,或高冷,或嘲讽,或骄傲;包袱抖完了,再一起真诚地笑。
角度上,避免误伤很重要
有时候你自嘲也自嘲了、玩笑也开了,怎么围观群众就是笑不出来呢?除了笑梗的质量和演绎的方式有问题之外,问题可能出在:看似自嘲的同时还误伤了旁人。例如,收入不错的公司中层因为要还房贷而自嘲说:“哎,每个月这么点收入,一大半捐给了房子,到月底就要吃土了。”这时,旁边收入比他低很多、还在租房住的实习生自然会觉得很不舒服,感觉被伤害到了。所以,选择合适的自嘲特点很重要,有比你老的人在场,就别拿年纪自嘲;有比你胖的人在场,就别拿体重自嘲;有比你还笨的人在场就别选智商来自嘲。说话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使用注意
对于幽默感而言,技巧归技巧,心态上还是要放轻松。无论自嘲还是开玩笑,别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有时,“玩笑一定要很好笑”这种想法,反而会成为我们自嘲的负担。我们要记住,幽默感——有,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无伤大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