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923——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0923——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作者: 周承忠_5330 | 来源:发表于2018-09-24 00:42 被阅读0次

    前几天柏园过来帮忙,晚上回家的时候在路上聊了一会儿,当时聊到了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名将们,认为真正有能力的将领都不会让战争发生,是避免掉战争的出现,而力挽狂澜的将领们也确实非常厉害,但是,他们的能力更多的表现在战役战术上。

    在我们的理解中,力挽狂澜,持危扶颠的英雄才是名将,像唐朝中期的郭子仪,北宋军神狄青,抗金英雄岳飞,明朝末期的袁崇焕,他们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挽救国家危亡,是民族英雄更是一代名将。昨天订阅了华杉老师讲解的孙子兵法,对兵法、用兵有了新的认识。孙子兵法开篇讲计,却跟我们日常理解的“计”却完全不一样,计不是不是计谋,而是计算,计算双方的优势劣势,能不能打仗。为了方便人们运用,早在2500年前,孙子就为我们总结了“五事七计”作为公式,或者说算法来进行计算。

    “五事”是五件事,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七个科目,分别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第一,“主孰有道”,问国君是不是有道,就是看国君和民众是不是上下一条心;

    第二,“将孰有能”,是比较谁的将领更有本事,更有军事才能;

    第三,“天地孰得”就是比较天时地利到底谁占优势;

    第四,“法令孰行”,是指双方的军法、法令谁更加严明;

    第五,“兵众孰强”;

    第六,“士卒孰练”,这两个是一个意思,就是谁的士兵更加强悍,平时的训练更加完备;

    第七,“赏罚孰明”,跟前面的“法令孰行”意思差不多,就是军法赏罚是不是严明。

    当时讲课的华老师用swot分析法来进行类比是非常贴合的。不明白敌我差距,就贸然上场就是找死,没有计算清楚就贸然上场,也是找死,你说现实世界里,我们怎么会办如此多的傻事??一直都在做不了解的事呢?

    孙子兵法十三篇第一篇的始计篇应该算是总纲,整体的理念传递得清清楚楚,还是有些反人性的。比如人们总希望获得胜利,而孙子兵法的却告诉我们能不败就好,就是一个稳。很多历史上并不被人们称道的将领在今天看来才是真正理解孙子本意的人,如被稳如老狗的王翦(被称为历史上战国四大名将之末),多多益善的韩信,熬死对手的司马懿。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很多将领都是属于并没有太大的功绩,不被人们知晓,但却对国家的稳定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最近的感悟是:战争不比一般,一旦开战就是消耗,没有准备真心就是找死,就是拿人命开玩笑。有同学用NBA举例,受支持最多的进攻好的球队(人们喜欢进攻性强,好看的球星),获得总冠军最多的是防守好的队伍。

    等待和耐心是难得的品质,很多时候都会被误解,认为是胆小怕事。在旗鼓相当的对抗中,只有等待别人犯错才是最好的战术。更重要的是,对抗不是目的,达成双方的需求才是目的,现在有些理解檀渊之盟了,一个被大多数人误解的“国耻”。对于国家而言,战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又不能轻易起战事,人命关天,这不是儿戏,轻起战端的都是有目的的,战争的成本太高,任何国家都是负担不起,明清时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在古代时,粮草更是最最重要的物资,一直以来运送物资的成本太高,一般国家根本负担不起大型长期的战役,对国家而言能不打仗最好,要打就一定得胜,打不过就得想办法避免,谈判、和亲、花钱买和平,以前总觉得这些都是丢脸的事,泱泱中华怎能为三斗米折腰??国家不够强大,就会被欺负,人民不够强大,就会被侮辱,这样的事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正是因为各种原因,才不再轻起战端,理智计算是做出最好选择的基础。而中国古代将领一般都是底层起来的,很少有读书的机会,大多是属于勇将,战将和冲将,而智将和大将则相对较少, 宋朝时开始形成的将门团体,将武将的素质提高了一截,其实在人们一惯认知中积弱的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胜率高于盛唐,防守反击更是需要耐心的体现,很多人在解读历史的时候只图心中一时爽快,不顾大局,全凭一腔热血做事,不可长久,更多的是被沿途的风景所带走。

    战争不是目的,达到双方的需求才是,若是为了战争而发动战争,那肯定是别有用心,认清楚事情的本质才是关键。不能清晰明确知道当前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就会很容易一时冲动,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有些事可以试错,但是战争不行,有些人可以没有计划,但是战争不行,每一次的决定就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默默无名的善战者们,才有3000年不断的中华文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923——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hc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