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是个人一时兴起的流水账。不管以后有没有机会被人看到,请涉及到的人物粉丝“口下留情”,不要怼我。
弘治皇帝,单看这四个字,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中国几千年历史,能得大众广泛得知的皇帝不外乎秦皇汉武这样英雄之主,或是各朝开国之主,或是影视剧经常演绎的帝王。非历史学习以及特定兴趣者,历朝三代以下的帝王就很少为人所知了。
弘治皇帝,朱佑樘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他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守成之主,中规中矩,上有不靠谱的老爹(喜欢一个大自己十几岁的万贵妃,万贵妃仗着皇帝对自己如母亲般依赖,大肆残害宫内其他妃嫔以及孩子,导致朱见深许久未有子嗣),下有任性的儿子(爱玩,喜欢游猎,做将军,离宫居住),倒使他成为文人广为称赞的好皇帝,他治理时期的明朝被赞以“弘治中兴”。
对他的关注,源自一个八卦传说,说他是一生仅有一位皇后(妻子)的皇帝,这对女生来说,太招好感了。毕竟在古代男权社会,一生只娶一位女子的人,很是少见,更何况他是一个帝王。有小道消息说,他不纳嫔妃,是有感于自己父辈以及母亲的遭遇,由于他爹妃嫔多,从小见多了女人的争斗,自己母亲也死于这争斗中,不愿自己的家庭也经历这些,因此不愿多娶。
这是小道猜测,真实性待考证。因之好奇,还特意去扒了《明实录》来看。
六岁始有名
弘治的母亲纪氏是一位宫女,偶然间得到皇帝朱见深宠幸,怀孕得子,但面临着宫里其他妃子的迫害,能够把孩子生下来也是很不容易。这个小皇子在几个好心的太监宫女遮遮掩掩的照顾下,长至六岁才得以在他父皇那里刷得存在感。六岁未有名,在自己爹那里刷得存在感之后,才得到重视,命礼部与翰林院拟名,得名朱佑樘。
宪宗皇帝朱见深此时子息薄弱,咋得一皇子出现,臣子们仿佛看到了希望,于成化十一年九月(朱佑樘六岁时)就三次请立皇太子,宪宗皇帝前两次皆以年龄幼小拒绝,到第三次才允诺。于成化十一年十一月册立朱佑樘为皇太子。朱佑樘出现之后,朱见深的其他儿子就相继出生了(比如成化十四年的皇第三子,成化二十一年的皇第十子等等,好奇怪,感觉之前大臣们担心的皇帝子嗣问题是虚惊一场)
成化十四年二月,皇太子出阁进学,由文渊阁大学士万安、刘吉等负责皇太子的讲学。三月,皇太子行冠礼(我们一般理解,男子二十而冠,是男子的成年礼,这里似乎朱佑樘行冠礼太早。感觉行冠礼的年龄规定并不是统一的。朝代之间对冠礼的规定不同,甚至有的各个阶层的行冠礼的年龄是不同的,明朝皇太子行冠礼的年龄有十二的,有十五的,还有十岁的)
成化二十三年,朱佑樘十八岁,礼部等相关部门开始负责给皇太子选皇太子妃事宜,皇太子妃张氏,父亲张峦,只是一个国子监生。明朝选太子妃,选后等,一般选自家世清白的小官员家庭,不重门第(有可能担心外戚专权,不选世家大族权臣家的女儿),二月婚礼成,七月即皇帝位。
弘治四年,他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朱厚照出生了,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皇帝。
关于拒绝纳妃
弘治二年十月,大臣们,以荆王为代表,站出来催促了:“陛下继统三载,储嗣未闻,请谴内官博选良家女入宫,以备采择”
意思是,您都继位三年了,结婚也三年了,还没有子嗣,得赶紧让内官多选一些良家女子入宫,以备您选择。(呵,在皇帝娶老婆,生孩子这件事上,大臣永远比皇帝要上心、着急啊)
皇帝回复称,“王以朕未有储嗣,请谴官选取女子固为盛意,此保人伦重事,不可轻举。朕即位方及三年,过先帝大祥未久,若遽选妃,将不启天下之私议乎!况祖宗朝册后之后无遣官重选妃例,朕果欲选妃,亦当禀命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然后行,岂敢任意自为。王所拟诚有未当者,朕志已定,可不劳尊虑也,惟叔亮之”
意思是,你们因为我没有孩子,想给我多选女子入宫,我知道这是你们的好意。但是我刚即位三年,先皇的大祥之期刚过不久(大祥,丧礼之一,父母去世后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就紧赶着选妃,不是让天下人笑话吗。再说祖宗旧例,朝册选妃之后,没有再次重新选妃的例子,我如果真的想选妃,也得先告诉太皇太后,皇太后,得到他们的允许,怎么自己任意妄为呢。荆王,你啊,所拟奏折确实有考虑不当的地方,我心意已决,就不劳您忧虑了。
等三年之哀过去,皇帝再拖一拖,弘治四年,儿子出生,朝臣们就无法以子嗣问题要求皇帝纳妃了。
弘治十八年五月去世,享年三十六岁,英年早逝。
明实录上没有记载他有其他的女人了,应该只有张皇后一个。张皇后比较悲惨,丈夫死的早,儿子也死在自己面前,自己迎近宫的皇帝(嘉靖)还不孝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