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一个彝族武士,他的生命中是不可能没有马的。彝人,崇武尚武的民族,彝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
如果一个彝族武士,他的生命中没有马,那么他的人生就是遗憾而悲剧的。哪怕他很穷很穷,至少也得渴望拥有一匹骏马。
我的祖先,是唐宋有名的三十七蛮部之一纳楼部落的武士。我出生在武士家里,按照天命论血脉论我只能做武士。
彝族家支武士的家庭教育,是残酷无情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如果我出生在百姓家庭甚至是奴隶家庭,或许我这辈子都不会爬上马背。
武士家庭和百姓家庭的传统教育是这样的:
只要4岁的男孩子,武士家庭都会教他骑马。只要长到七岁,男孩还不能自己独自骑马的话,那么就算教育失败。
只要4岁的孩子,百姓家庭都会教他耕种。只要长到七岁,男孩子还不能自己独自犁耕的话,那么就算教育失败。
我出生在纳楼部落二舍六里的岔科镇,父辈们都是纳楼部落的武士。他们都是功夫了得,一身荣誉的人。
尽管很穷,父亲还是买了马教我和弟弟骑马。如果我们是姑娘,父亲当初估计不会养马了,现在的我认为。
父亲他没有什么文化,他只能从祖祖辈辈那里获得的知识来教育我们。那就是要么读书,要么练武!读书,是有钱人的事情。练武,是我家这种穷鬼可以想象的出路。
在父亲看来,走出大山无非就是这两条出路。做生意或者学一门手艺虽然可以走出去,但是脸上不光彩。
他那时候对我和弟弟说:“你们一定要学会骑马,学会我们纳楼部落的拳术。等长大了去当兵,然后再当个团长师长的大官!这样,你们才有好日子过!”
我记得我第一次独自骑的马,是一匹白色的老骡子。这老马,应该是父亲特意买来给我骑的。
由于我是吃奶粉长大的孩子,体格比一般的孩子偏小偏弱,就买了这样的一匹老马给我骑。这老马,我一直骑到小学毕业。
然而,这是非常痛苦不堪的事情。只要我不读书的那一天,我都得去把马牵出去又拉回来。还得去田埂地埂上割马草,我自己那时候特别痛恨马。
不过,当我骑在马上的时候,我会幻想着自己做了大官,威风凛凛地骑着高头大马。那时候,每次幻想都是被可怜兮兮的老马咳嗽打断。
后来,父亲养了一匹母马。母马一年下一个崽,养大了又卖了供我读书。那时候,父母希望我好好读书做大官。
驯马,那是必须让我参与的事情。骑小马,教马拉车,教着马驼东西,我现在也还历历在目。
我,最后还是没有做成大官。没钱读书,做不了文官。那些年地方征兵的有潜规则,我家拿不出那几万块钱给那几个人吃,我连一个大头兵也当不了。
我把马卖了,带着那点钱去打工。本以为我这辈子都可能会把生命奉献给厂子,可惜我还是回家了。父母身体不好,回家后就没办法再走了出去。
在家里一呆就是几年,这几年的时间让我重新鼓起勇气来养马。严格来说,是养驴。我觉得养马没有必要,就养了驴。
感谢祖先,感谢父母,感谢那些给我人生经历的马!如果没有马的情结,今天的我完全没有信心去养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