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四书之大学》,忽然注意到这样几句:“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对于《四书五经》里面的《大学》我已经读过很多遍,但这次特别注意到这一句。原来这些古时候作为科考取人制度的基础教材,也不全是道学,里面包含很多教人生财理财的妙招。这几句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8416/c28f7ff944b83657.jpg)
一个组织、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个体,其创造财富是有其基本规律的,创造财富的人多了,消耗财富的人少了,创造财富的速度快了,消耗财富的速度慢了。只有这样我们的财富才能永远富足,财源才能永不枯竭。
古时候有人这样解读:国无游民,则生之者众矣;朝无幸位,则食之者寡矣;不夺农时,则为之者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者舒矣。由这里我国派生出许多治国理家、量入为出的观念和思想。
我父亲自幼家境贫苦,不能上学识字,但他从我小时候就不停地对我说,吃饭穿衣量家当,是老百姓过日子的根本。这是量入为出的思想在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农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通过言传身教将这些思想传给后人。这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大道。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财富的获得和消耗也是如此。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以其巨大的生产能力不但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让全世界的财富几乎全部集中于美国,到二战结束时,美国的黄金储备接近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75%。但是仅仅过了70多年,美国就已经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国如此,家如此,个人也是如此。回想我们的前辈,当时的收入少得可怜,生活又是那么贫困,但是每家每户都会或多或少有一点存储以备急用。非常困难的人家,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即便是没有积蓄,但至少也没有负债。如今,虽然我们的国家正走在富强的路上,但是也有很多人,单位迟一天发工资,就立刻陷入困境。房贷、车贷、信用卡、花呗都张着口等着吞噬那点可怜的薪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生财用财之道,古今相同,勤俭得之,骄奢失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