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其中,本书着重提及的是:
辽朝——北宋联合金灭辽
北宋——金灭北宋
西夏——蒙古灭西夏
金—— 蒙古联合南宋灭金
南宋——元灭南宋
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忽必烈建立元。
2、一些历史
终辽一代,涌现出的杰出女性不胜枚举,从强势干政的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到雄才大略的景宗睿智皇后萧燕燕,再到多才多艺的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
金国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是女真族人,也就是后来的满清人。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入主中原建立辽国(北方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国)。其妻子太祖淳钦氏述律氏,也就是当时的皇后,为人刚正果断,有雄才大略,在明争暗斗的皇位交接过程中,述律氏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对辽代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与契丹民族民族特性有一定的关系,艰苦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契丹人的坚韧刚毅的性格;女人的自立性;社会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尊重女性的社会风俗)。
述律氏生了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渤海国东丹王),次子耶律德光(后来的太宗皇帝),幼子李胡。述律氏最爱小儿子,其次二儿子耶律德光,最不喜欢大儿子耶律倍。而耶律阿保机最爱大儿子,最不喜欢小儿子。在耶律阿保机征战途中死之前,耶律倍已经被立为太子,然而,在耶律阿保机死后,由于辽朝正处于王朝建立的初期,而且契丹族的女性地位很高,辽太祖死后,述律氏成为了权力最大的人。与此同时,耶律倍喜文,与中原的孔子圣人文化走的比较近;耶律德光则尚武,有契丹的血性,述律氏属于保守派,所以,耶律德光得到述律氏的支持,也就承接了王位。
而耶律倍遭受耶律德光的提防与排挤,后来为了政治避难,投靠了后唐,后唐给了他天子的待遇,赐名赐姓。明宗是十国里面勤政的皇帝,一度让辽国很头疼。但后来明宗的养子李从珂发动了政变,自立为王。却没有能力,民不聊生。之后节度使石敬瑭叛变,与耶律德光相约为父子,联合耶律德光消灭了废帝李从珂。期间,李从珂召耶律倍从死,遭拒绝,后派李彦绅将耶律倍杀害。
辽太宗(耶律德光)南侵遭到北方人民的抵抗,往北撤,病死在一个地方——杀胡林。述律氏想要立自己的小儿子李胡为皇帝(在此之前,已经逼太宗立李胡为天下的兵马大元帅了),但是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因为李胡并不像耶律德光那样被大臣们看好,李胡残酷骄盈,让人失望。此时共有三方势力在角逐,一方是耶律倍的大儿子永康王耶律兀欲(成为了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一方是耶律德光的大儿子寿安王耶律璟,一方是李胡的势力。
耶律兀欲气度非凡,外表严厉但内心却宽厚仁爱,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善骑射,慷慨大方,受人爱戴,他卧薪尝胆充实着自己的实力,平时的一切都是为实现计划在做准备,等待着一个恰当的机会。
机会出现:辽太宗在杀胡林死的时候身边陪伴的人不是弟弟李胡,也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耶律兀欲。此时军队兵马困乏,群龙无首众将领都想推选耶律兀欲为皇帝。其中耶律安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劝说耶律兀欲登上皇位,同时帮助他游说其他的奖将领拥戴他;而耶律安播的父亲之前正是因为拥戴耶律倍为王而被述律氏杀害的。是为辽世宗。
之后辽世宗带兵北上与李胡的军队对峙在潢河横渡的两岸,为防止内战的扩大,导致民不聊生,对辽国的江山社稷产生威胁,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耶律屋质登场了,他在两边竭力斡旋,阐明双方开展的严重后果,最后让双方和解,握手言和,达成了“横渡之约”,述律皇后许立世宗,双方各自罢兵回家。
回过头来看,其实述律氏最终的失败有原因的。述律氏的狡黠专断以及过多的杀戮,使得她与契丹贵族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正是述律氏没有处理好与贵族之间的关系,才使得耶律兀欲想要称帝的时候大多数的贵族将领投奔耶律兀欲,倒不是与耶律兀欲的关系有多好,只是与述律氏的矛盾难以调解罢了,述律氏活生生地将这些重要的势力推给了自己的长孙耶律兀欲。
3、闲杂知识
李克用,唐末将领,沙沱族人。别号“李鸦儿”,军队主力也叫“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生前被封为晋王,儿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
李存孝是李克用的义子。两人都非常优秀,都曾任节度使一职。是十三太保中最厉害的一个。
十三太保(唐朝末年将领):
是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亦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均为养子。
因颇富盛名,中国历史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00飞虎兵,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李存勖继承晋王位后多年征战,曾经一度北却契丹,攻破朱梁,灭掉了燕国等,让当时的晋国逐渐强大起来。李存勖后来在同光元年于现在的河北大名府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同年定都洛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