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很多人已经适应了平庸,就像温水里的青蛙,水温即使略感不适,但有些苦,慢慢你就适应了。
一、逃避困难是人的本能(应激)反映。
从演化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在远古人类生存条件十分恶劣、能量十分匮乏的情况下,那些节能型的祖先,就具备了绝对的生存优势,而那些“迎难而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的高耗能祖先,连同那些对生存威胁(事物或事件)不敏感的莽撞祖先,在一代又一代的基因选择和生物演化中,带着那些“劣质”基因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所以剩下的都是对困难和“恶臭”保持绝对敏感而厌恶的祖先们。
我们要知道,努力去解决大脑中产生的各种困惑和难题是极其耗能的,小小的大脑占据了人体耗能的20%,这样的高耗能,在获取食物十分困难的远古来看,是对生存具有极大“威胁”和“危害”的坏习惯,所以我们像惧怕蛇、虎一样,惧怕会造成高耗能的困难。
但是由于现代社会能量的获取变得极其容易,而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实在太快,通过一代几十年的代际基因选择进化已经完全跟不上趟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虽然这种节能型基因在远古具有绝对的生存优势,现在已经彻底变成阻碍我们自身发展的劣势。
现在我们知道了,当我们想到要去改变自己时,大脑对改变所预估出的能量损耗,会瞬间让我们产生各种不爽的情绪应激反应,因为基因对于节能的需求,会本能的希望我们知难而退,做出“理智”的选择,进而促使我们去做一头鸵鸟,把头插进沙子里,去避免进一步的能量损耗,这种本能的需求,真的是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要改变自己这种基因的控制,采取的对策就是培养起反本能的意识,知道这种本能是一种过时的优势,现在已经发展成阻碍发展的劣势,就要跟克制欲望一样,努力去克制这种本能需求。
二、追求安全感是人的底层需求,但我们要学会直面恐惧、摆脱安全的束缚。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主要有5种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我们对于安全感的追求,主要表现在我们对确定感和掌控感的痴迷。即我们希望今后要面对和发生的一切,都在我们的预期和想法内进行,但当某件事的发展和结果跟我们的预期不一样时,我们就会体验到失控的感觉,这种失控,会让我们失去安全感,进而引发害怕和焦虑等一系列令人厌烦的情绪体验。
因为改变意味着要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又意味着掌控感的降低,所以我们对于变化,在内心深处存在着巨大的恐惧感。这种对于改变的恐惧感,会让人选择躲在舒适区内,但长此以往,我们会习惯于逃避问题、逃避现实,进而感到绝望。
我们对于安全感的追求,还表现在我们对于损失的厌恶。相比得到,人们更厌恶失去,人们对“损失”和“收益”的敏感程度不同,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比如某天捡到1000块钱,和某天丢失1000块钱,丢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捡钱的喜悦;同样,许多人宁愿选择无风险(即100%的几率)地获得3000元(实际决策收益是3000×1=3000元),而不会选择有80%的机会赢得5000元的赌博(实际决策收益是5000×0.8=4000元)。
这种避免20%几率的损失,追求100%安全的本能冲动,阻碍了我们做出更为高效和理智的决策,甚至还会反向引发“破罐子破摔”(或“沉默成本”效应),股票下跌的人会因为厌恶损失而更容易被套牢、赌博赔钱的人会因为厌恶损失而赔掉更多的钱。
我们要意识到,改变只是把自己暂时推向了缺乏安全感的境地,但是当我们不断折腾,不断突破自我的时候,当我们的潜能得到发挥,能力不断增强的时候,我们应对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掌控感也会随之增强,随着信心更足、对未来更加确定时,我们的安全感也随之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这时的我们,已经变的越来越优秀。
如果现在的你还是下不了决心,你可以尝试着动用未来的视角,学着培养“站到未来看现在”的习惯,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想想你如果依然保持原状,未来5年或10年后的自己,会有怎样的处境,而改变之后情景呢?我希望你能每天都认真地思考一会。很多人有一种破罐子心理,认为自己都已经这样,再努力也赶不上别人了,其实也可以再动用下自己的未来视角,你跟周围的人比的并不是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你是拿未来的自己来对比,现在自己的样子真的无所谓,经历一番又一番的折腾后,你要坚信未来的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