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贾樟柯《山河故人》观后感

贾樟柯《山河故人》观后感

作者: 杉道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13:40 被阅读0次

很少看谈话类的节目,最近因为朋友圈的一则分享,点开了许知远的「十三邀」。

连看了几期觉得蛮有意思。

许知远和贾樟柯及他的朋友们在翻新的木质小楼里聊汾阳的小城往事听来新鲜,于是一时兴起点开了电影「山河故人」。

15年的电影现在才看,很显然,我不是文青,电影看的不是风潮,而是缘分。

电影以过去、现在、未来三段体,讲述女主在旧时代顺应潮流、在新时代逐一偿还的故事,有友情、亲情,也有与世格格不入的爱情。

女主的周遭从大观园般的繁花似锦,到最后大雪纷飞一人一狗。

1999年,山西的小城里,女主涛同时迎接着两个男人的目光,最后她选择了有钱的晋生,梁子则负气远走他乡。

2014年,人事分合,涛与晋生离异,孩子判给了父亲,在参加完父亲的葬礼后,她送尚读小学的孩子到乐远赴澳洲,从此母子分离。

2025年,到乐已不会中文,只能靠翻译软件与父亲交流。

时代已变,年老的涛因为当初的选择虽变得殷实富有但最终两手空空身边竟无一人,唯有伫立故地怀想青春。

同样孤独的晋生漂洋过海与一桌酒肉朋友念叨着故国,到乐则在中文老师的怀中弥补缺失的母爱。


一些印象深刻的细节:

钥匙

当年没被女主选择的梁子赌气出门闯荡,临别时当着女主的面把家门钥匙丢回屋内,发誓再不回来。十五年后梁子因病回家休养,二人再见时,女主把钥匙递还给他。

同样的道具也运用在女主与孩子的桥段中。在开往上海的慢车上,她预感母子也许难再相见,于是摸索出两把钥匙递给到乐并提醒他记得「回家」,钥匙配件的红色如她年轻时常穿的外套一样鲜艳。

画面中再出现这把钥匙时,小男孩已长大,床笫之上袒露埋藏的心事,然而此时的他对家对母亲已无概念,相关记忆早已退化成无力的潜意识。

钥匙在电影里成了情感的寄托,也成了打开时代记忆之门的媒介,因为常常抚摸,所以崭新如常。

舞蹈

电影以舞蹈开始,又以舞蹈结束,只是色调一冷一暖,青春最初鲜活的群像被影片最后的大雪掩埋,女主身后除了山河已无故人。

「珍重」

叶倩文的这首歌无疑是电影的点睛之笔,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撩动世人追忆的神经。

电器行里、火车上、海外,1999、2014、2025,这首歌贯穿了女主的一生,也让她远隔重洋的孩子从这似曾相识的旋律中摸索着缺失母爱。

“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

盼望世事总可有转机

牵手握手分手挥手讲再见

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

喜帖

十多年后在梁子的家中,女主再次看到当年送来的未被接受的喜帖,时间让它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她轻轻地拍打让尘埃落尽,再默默放回包中。

武器

影片中常常出现象征「忠义」的符号——偃月刀。

可随着时代的演变,提刀人从孩子到青年再到老年的晋生,当年的那把横平竖直被烧香供奉的宝刀转变成散落一桌的手枪。

新时代的武器除了夺人性命,似乎已不再能承载任何附加内涵。

文峰塔的画面连同其他古建筑的剪影在电影里一再出现并且从未改变,作为时代唯一的见证者,也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这些饱经沧桑的老者自始至终俯瞰着脚底的沧海桑田。

它们与黄河一道,成为影片中流逝的时光里唯一的文化定点。


过去人们没钱可是有朋友有亲人,但在时代的浪潮下人们开始追名逐利,甚至为了金钱而放弃自己的文化与羞耻心。

“忘情忘义”的选择一旦作出,就像影片中那架失事的飞机,预示着那些急于一飞冲天的人的可悲遭遇。

昨天的选择会铸成你今天的命运。

当你重新抬头面对未来,文峰塔下楼台依旧无恙,唯有眼下山河,暗藏多少故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樟柯《山河故人》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px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