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研究的结果表明,所有的人,除了最幼稚的(或最无能的)实验主体以外,对音乐结构都能有所了解。也就是说,在给定了某种调式的乐曲之后,这些主体就能判断哪些乐曲的结尾合适,哪些结尾不太合适;在听到具有某种节奏的一段乐曲之后,他们就能把其他相同节奏的乐曲分到同一组,或者恰当地完成这一节奏。只要是受过一定的音乐训练或具有一定音乐敏感度的人,就能理解一种调式中各音之间的关系——知道属音或下属音和主音之间令人愉快的关系,懂得音乐调式之间的联系密切,因而明白调式之间的那种转换是恰当的。这类听者对音乐的轮廓很敏感,他们(比如说)知道,一个乐句什么时候展现出来的音乐轮廓,是前面一个乐句的转换。音阶被看成是一种音的序列,有固定的结构,有预料之中的导音、休止、终止以及其他的音乐要素。从最普遍的层次上看,听者似乎有听音乐所必须的“计划”或“框架”——即脑子里有个预想,知道乐曲中结构完整的乐句或乐段应该是什么样子,同时至少具有一种初步的能力,可以完成一个片段,并使之有音乐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