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常巷陌不寻常

寻常巷陌不寻常

作者: 欢颜589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14:55 被阅读612次
    李赞扬老师为每本书签名

    大前天晚上冬日茉莉来电说,她联系了《寻常巷陌》的作者李赞扬老师,他出了新书《镇江古街巷地名掌故》,内容非常好,她推荐给群友,我们这个群号称旗袍沙龙读书讲解群,尤其对于讲解,这本街巷地名掌故太有价值了,虽只有寥寥几人在群里接龙购书,但就像火种,总有燃烧的时候。冬日茉莉无法把书送给几位付款者,让我负责把这几位的书从李赞扬老师处取来带给她们。

    寻常巷陌不寻常

    我和李老师约了在万达,他送书,我付钱。前天的日子是国外的洋节,在以往是非常热闹的,今年变得极其萧条,国家行政命令绝对权威!中国人就应该过自己的节。

    李老师说今天这个日子有纪念意义!巧合的是八本书520元,这个数字才温馨呢!说着李老师脸上面露喜色,掏出笔给每本书签名,一看李老师就是有备而来。书中签上作者名字,顿时这本书就有了温度,也体现了作者的态度,为李老师点赞!

    寻常巷陌不寻常

    几年前曾经在中山路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寻常巷陌》,内容都是镇江的古街巷由来、掌故。那时对作者不了解。今年五月份在漫书城,李老师有个小型讲座,我们沙龙有几位爱好读书的参加了活动。那一次才知道李老师是这本书的作者。

    此番李老师又推出新书,真是神速啊!李老师说《寻常巷陌》在打官司,出版社剥夺了他的著作权,现在这本书不允许销售了,新出的这本书弥补了这个缺憾。

    寻常巷陌不寻常

    签完书,我们就坐在万达2号门内聊了会儿。首先是关于书的作者,这本书有一位主编姚允柱,我问何许人也?李老师说是江科大的一位教授,他看了《寻常巷陌》鼓励我坚持把这件事做到底,如果出新书,他会赞助,并且希望他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否则就失传了。一位陌生人的期许令李老师备受鼓舞。

    这本书出版花了11万,那位教授出资8万,李老师本人出资3万。姚教授没有食言,实乃真君子!本来漫书城可以代售,但现在有规定必须是出版社官方渠道才可以销售,私人印制的不可以。

    寻常巷陌不寻常

    现在李老师自己卖书,其乐无穷,形势很好,许多人喜欢他的书,他有机会和各种各样的读者面对面交流。他说书名是老市委书记钱永波题写,送他一本书是理所应当的,可是钱老却不肯,一定要付65元书款。

    他说有一篇火坛楼的故事曾经获得过国务院第二地名普查办公室优秀故事奖。还有一篇水陆寺巷的故事在八十年代就被上海故事刊用过,那时他的工资是34元,而这篇故事稿费是72元,同事们羡慕不已,李老师自己也欣喜若狂,对地名故事的研究与写作更加有了动力。

    这本书几乎涵盖了镇江所有的古街巷名字的由来,加上生动的故事,可读性非常强。翻开目录,以街巷名字的首字发音分类,26个字母依次排下来,只有(AEIOU)五个字母没有对应街巷,其他最多的S发音的有26篇,最少的是K字发音的1篇。

    第一篇板壁巷是一位慈善家行善的故事,这条巷子在大西路上,有民政局地名档案,源于清朝,也可以把它当做中国“盲道”的发源地。李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说自己从三十多年前就开始收集研究镇江古街巷地名掌故,拜访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人,查阅了很多资料,每一篇故事都凝聚了他的心血。李赞扬老师的拳拳爱乡之心,是镇江这座城市的福祉,也是居住在这座城市的我们的骄傲。

    最后一篇是附录《火坛楼下黑蛇传》,这个火坛楼巷里蕴藏着比佛教更早的祆(音仙)教,其教义是“大善”“消灭邪恶”,后被安禄山利用进行谋反,几乎毁了大唐,这是和祆教教义背道而驰的,必须打击。故事中有生动描写黑蛇精如何和安禄山斗法。这篇获得过“中国好故事”奖。这个巷子在热闹的南门大街,如果不是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根本就不知道这条巷子里有这么有趣的故事。

    寻常巷陌不寻常

    李老师说,如果爱好写作,这本书里藏了很多好的题材,每篇故事可以再加工、再创作,发挥想象可以写出更生动的故事。

    这本书对于生活在镇江的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能打开一扇了解镇江的大门。如果是外地的朋友也可以去阅读了解镇江的历史。

    试想,一个闲暇的周末,和家人一起怀揣这本书,沿着书里的古街巷,掀开尘封的历史,寻找那些故事里的痕迹,是不是比出游更有滋有味呢?每条街巷都变得有温度,有深度,有趣味。那些寻常巷陌从此不再寻常,当你再次走过路过,不可能对它熟视无睹了,那些故事会盘踞在你的眼里你的心里!


    附:马场街  【镇江古街巷地名掌故】章节选读

    掌故:说古代的驿站和马号是分离的。马场又叫马栈,就是古代驿道上交换马匹的地方,驿站旁边一般都有马场,马场旁边不一定有驿站。

    马厂街东至小门直街,西至黄花亭,呈弯曲弧线。

    黄花亭和马厂街都是因古代驿站而得名。黄花亭仍是皇华亭之讹。在古运河边上,宋代就建有官方驿站,供传递公文和过往途中住宿换马的场所。

    旧时的马场街在与小门口交接的地方,可以看见老城墙的马道。什么是马道,就是战时传令兵骑马上城墙,快速地传递东西南北城池的战斗情况,传递守城将军的命令,这带圆弧形的马道弯折处有一家百年老虎灶,这老虎灶为什么说它百年,那是老虎灶的紫铜水舀子已经磨损得和纸一样薄了,他家水房送开水的木桶由于时间久远已经挂起了木须,人家老虎灶的台面是水泥的,而他家邻家的水台却是一块大麻石,整个马场街就一家店铺,“有街必有市”马场街比较特殊,除了一些妇女帮助人家缝缝补补,衲鞋底小营生,没有裁缝店、小吃店、小商店。我家就在马场街到小门口的交接处,每到暴雨时候,可以看见雨水沿着马道冲下来。儿时,只要下雨我们就在马道边上筑坝拦水,然后用树枝开个小洞把水放掉。马场街给了我童年许多梦想和快乐。

    马场街在一些老地图中标注“马号街”,这是方言,镇江把关牲口的栏圈称着号子,号子也是牢房的别称,号子里出来的,就是指监狱蹲过的意思。39号子,就是斜桥街看守所,74号子就是侦缉队,565就是火葬场的电话号子。

    马场街的地名来源于古驿站旁边的马号。看过一篇文章,说古代的驿站和马号是分离的。马场又叫马栈,就是古代驿道上交换马匹的地方,不仅仅是过往官员交接马匹,而且还担负国家邮差、邮件的传递工作。驿站和马场尽管挨着,实际它是二单位,互相配合又互相独立,马场重点就是负责马匹,和其他马场保持着联系,把其他马场的马送还原单位,把自己单位的马接回来,派出去。驿站旁边一般都有马场,马场旁边不一定有驿站,因为每隔30、40里路就得换马。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邮票上的两处驿站遗址,均属明代。盂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大街外,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

    镇江古皇华亭驿站,尽管在清代后期毁掉了,但是“黄花亭、马场街”的地名却指明了这个宋代就存在的古驿站的地址。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我相信许多人对这地名的形成和含义都有过思考。少年时代,我对马场街这个地名充满好奇,为什么叫马场街,这马场在什么位置,自己曾经留意过,在密集的民居中无法找到它的痕迹,最后发现一处很大的旷地,这就是设立在高坡子上的丹徒县农产品仓库,这仓库好像解放前就存在了,里面非常大,院子空旷,进门往西,一个土台子上建了四大间仓库,前边二间大房子是竹子搭建的,芦柴泥巴墙,后面二间是砖房。后来我查资料,说皇华亭驿站在清代有70匹马,那肯定就必须有大的养马场地,当属无异,就这仓库。

    古代的马场街在古城墙边上,出西门就到了运河码头了。马场街西面地势非常高,街面是铺设的碎石路面,好的房子非常少,靠近黄花亭的地方有许多穷苦百姓搭建的窝棚、草房,60年代初期这里发生一场大火,把整个一条街上的房子全部烧毁,

    大火大概烧了二天二夜,运河对岸,西门桥上每天都站满了人,草房失火,看的人都胆战心惊,称这火鸽子飞到哪家,哪家倒霉。

    这是李老师的个人微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常巷陌不寻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ql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