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被褐狂夫
家附近有一家餐饮小店,店主夫妻人缘特别好,因此,总有一些人喜欢到他店里蹭茶。
后来,他的店里更成为了一些人闲侃休息的固定场所,像在周边街道巡逻的临时城管队员,每天巡逻一两圈后,便“偷偷”跑到他的店里喝茶,刷手机;若干个退休老头老太,每天反正无所事事,于是就呆在其餐饮店里,“代替”老板泡茶“请客”,陪“客人”闲聊。与此之外,还有一个卖米和一个卖煤气,为了拉紧餐饮店这个“大”客户,几乎每天必来。
一句话,餐饮店只要开门营业,店里那张靠墙的茶桌边,必有老面孔的在那喝茶闲侃。
一次,我问老板,天天被这些“好朋友”缠着,烦不烦?
老板说,当然烦。这些老面孔天天来喝茶,唯一好处就是小道消息特别灵通,张三家昨天丢了一辆单车,李四家前天死了一只狗,王五家的媳妇跟人跑了,赵六......店老板几乎能在第一时间听到。
但是与此同时,有时两公婆闹小矛盾,想发泄情绪吵几句也不敢,这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在店里做任何事,几乎全是透明的,讲个最简单的,许多时候,进货价格,渠道,必须保密,最好不让无关人员知晓,但这家餐饮店的老板却难以做到。
说到这,想起一个人。
她是妻的表姨,之前两家虽然相距不算太远,但她却从没来过我家。然而前年,她到距离我家更近的地方找了一份陪伴老人的工作,于是从那时起,她就开始过来我家串门。
一开始,一周过来一次两次,可由于工作轻松,每天富余的时间特别多,到了后来,几乎隔天,甚至每天都来。
也许是人到了一定年纪会变得啰嗦,更也许是本性所然,这人有个毛病,就是碰到任何人,都能随意搭上一两句话,看到任何事,更是能打破沙锅问到底,哪怕最寻常的一件事,她也能问上个“十万为什么”。
举个例子。
那天早上,我感觉肚子饿,于是打开冰箱,拿出前一天买的牛肉丸,准备煮来吃,这一幕恰好被她看到,于是从我打开冰箱门时起,她开始问:“你要拿什么?”
我:“牛肉丸。”
她:“一斤多少钱?”
我:“60。”
她:“一斤几粒?”
我:“没数,大概十二粒吧。”
她:“在哪个地方卖的?”
我:“某某地方。”
她:“纯肉丸还是筋丸?”
我:“纯肉的。”
她:“哦,好不好吃?”
我:“好吃。”
她:“你一次能吃几粒?”
我:......
接着,她就开始讲一些与牛肉丸有关的故事:“那天,某某也买了一斤牛肉丸,但没你这么大粒......”
一开始,对于她的到来,我是以礼相待,对于她的每次问话,尽管烦,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客气,可到了后来,类似这样完全无所谓的问话多了,不言而喻,我再也无法对她客气如初。
后来,看着她隔三差五就过来时,有时看着时间较晚,我便会“善意”地提醒她说,早点回去吧,免得等下回去太晚,影响休息。
然而,她的回答却是:“没事,现在还早着。”
我内心有点“崩溃”,我这是在斯文赶你走呀,你这么大一把年纪了,怎么还不懂!
再后来,每次看见她到来,我就“发怵”,感觉全家人的一举一动全在她的“监视”之中,反正只要你一动一做事,她必会习惯性问:你要干嘛?
比如一次我上厕所。
出来时,不知道我刚才上厕所的她便开始发问:“咦,刚才怎么看不到你了,你去哪了?”
我:“去减肥!”
她:“去哪减?”
我:“厕所!”
她:“哦。”
让我更无语的是,有时人家过来找我,她也能跟人家聊得十分“投缘”。
那天,当她走后,我马上对妻说:“你打电话给她儿子,委婉告诉他,让他母亲以后少来。”
妻有点犹豫,但还是打了电话过去,没曾想,刚稍一聊,她儿子却未卜先知般说道:“知道她为什么跑去打工了吧,在家不管什么事不是问不个停,就是唠叨不休......”
那通电话之后,她来我家的频率相对少了些,但只过十天半月,又依然隔三差五过来。
而随后发生了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我彻底爆发了。那天,我用了一张纸巾擦手,擦完后便顺手扔进垃圾桶里,她马上问:“你刚才扔了什么?”
随后,我对妻说,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反正以后我不想再看见她。不然,我会翻脸赶她走!
妻嘿然。
从那以后,她便再也没来我家。
凭心而论,她心地善良,待人也慷慨,但就是这个好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毛病,却让许多亲戚对她避之不及,也正是这个毛病,使她跟孩子矛盾不断。
这就好比什么?好比一只苍蝇,虽然不叮人咬人,但如果这只苍蝇一直在你耳边嗡个不停,你不烦才怪。
我想,本来她对我的印象挺好,但恰恰就是因为她的到来,让我给她的印象发生转变。
但转不转变,我一点都不后悔,反倒庆幸,毕竟最后我没有因为她的毛病而当场翻脸,而她,也让我感触到了“边界感”与“分寸感”,对于不少人来说,何其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