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花城的国际象棋群里,老师发了今年的定级赛成绩,竣竣成功跳级,晋级为十级棋士。
消息是晚上公布的,群里一片掌声。
我当然也是心起波澜。
去年暑假,我给小博报的国际象棋,暑假开学后,又学了大概一两个月吧,每周上一次,竣竣看见了,也要学,竣竣妈说,只有这个,是他自己要的,她就给他报了。
结果好像是十月份吧,有定级赛,老师让我们报名,我就问老师行不行啊!万一失败第一炮打不响会严重挫伤自信的,李老师说,照平时成绩,应该没问题。结果,花城那么多人,就他五战全负,没能定级,爸爸妈妈也怕伤他自尊,没再提这茬,他当然也不想继续了。
但是竣竣一直在学,第一炮就是跳级,直接晋升十级。
这消息,我也是没和小博说,现在不都强调不要比么。
我就悄悄和宝妈说,宝妈听了个头,就说,我们家这个,不像人家呀,别人是有上进心好胜心的,他呢?一听说别人怎么好,马上摆烂。
我就只好把下半部分想说的话咽下去了。
我本来是想和她讨论讨论,聊聊,并不是一定批评她或者小博,而是看看我们和竣竣妈的差别在哪里。
竣竣的打鼓,现在已经七级了,还在学。小博也学过打鼓,半途而废了。就这两项的坚持,我觉得就有比较。
当然,孩子本身是有差异的,有能力的、个性的、心理的。但父母的陪伴方式一定是有差别最后就是有差距的。
你们观察,学这学那的孩子很多很多,但是,由爷爷奶奶接送的,基本是成不了材的。因为,老人只是接送,保障,对于学习要达到什么要求,是没有目标与规划的。
那爸爸妈妈接送就一定好的?也不尽然。有目标有要求,还要有方法。竣竣妈说,竣竣刚学打鼓时,也枯燥乏味,也哭,有一次哭四十分钟,不愿意学,她就是软硬兼施的坚持。她说,就是要陪着一起坚持,她也打,学教的内容,天天重复,小朋友么,天天这个程序走,趁着还小,他会习惯的,熬过了那个阶段,等他有了一点点的成就感,就好了。
我们呢?除了我接送,回来就只是叫他枯燥地练,没有共情共鸣。
有一次,和竣竣妈一起带娃去水上乐园玩,我发现竣竣的运动技巧、身体的灵活性远不如小博,而且也胆小,小博敢下水敢滑滑梯,他却不敢,那天他无论如何不愿意闷水,她妈妈就一直笑眯眯的,不管他说啥,都能绕到闷水上,结果,竣竣看了眼别人的滋水枪,问多少钱,当听说是二十八,他说好贵啊!他妈就说再贵我也买,我相信我今天一定能奖励到你。
当竣竣终于一咬牙闷了几秒钟,她立马兑现了她的奖励,还赞不绝口。
我们呢?今年先答应了小博学会游泳就带他去三亚,结果三亚去了,他还是没学会,而竣竣已经拿到毕业证,一小时游过一千米了。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与人的交流,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只愿意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部分,或者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比如,我们明明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别,但我们会下意识的先强调其他的有利于自己的部分。这是人性。
而差别,就是有的人认识到这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