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内向与人生读书心理
听说你也内向,嘿,咱们一伙的

听说你也内向,嘿,咱们一伙的

作者: 提升学习社 | 来源:发表于2016-07-31 23:05 被阅读339次


    网图

                                         1

    我在学生年代时,最害怕的事情是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如此,比如,老师点名要我回答问题、上台演讲或者在其他公共场合展示自己,这些事情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很多时候我脑袋一片空白,内心世界陷入一片黑暗,我恨不得有个洞想钻进去。

    大学时代稍有改观,参加工作后又好了很多,但本性未变,至今我都不喜欢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我更多地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要我参加辩论赛,我相信会比预想中要差很多。但同时,我又有另一面,相信这也能引发很多人的共鸣,即:在熟人或者志同道合者之间能够愉快地畅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游刃有余,甚至滔滔不绝,针对某些特定问题更是有独到的见解,让人刮目相看。

    没错,这正是生活中常见的内向性格。

    当我们谈论性格时,很自然地会想到“外向”与“内向”之别。在我成长的文化环境中,大部分人一直认为性格“外向”是“好的”,性格“内向”是“不好的”。由于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有遗传因素,要一个内向之人改变自己的本性,硬生生变成所谓的外向性格,那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甚至是不可能之事,因为这等于与自己的本能对抗。

    而你周遭的环境却想要同化你,当你努力想要改变自己之时,发现往往以失败告终。你更加自卑,也认同自己确实有点问题,于是陷入恶性循环:只要有人拿你内向这事开玩笑,你那敏感的玻璃心便碎了一地,而且特别介意别人对这事的评价,因为这使你很不快。

    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有人叫我“阴死鬼”(方言如此发音,我不知道拼写是否正确),这个词一般形容不善表达、害羞之人,这并不是一个友好之词,在我看来,它带有深深的恶意。一次,一个人拿这词跟我开玩笑,我再也忍受不了,十分愤怒,对他大骂脏话,并且很解气,我父亲认为我很不懂事。你看,小孩的人格是不受重视的,他们没有取得与成人同等对话的权利。当与别人发生争执时,大人总是习惯性地责骂自己的小孩,当然,这是题外话。

    很多时候,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我会害怕人多的场合?为什么在饭局上,我浑身不自在,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内向真的需要改变?当我们谈论“外向”和“内向”时,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否对这两个词有误解?



    网图

                                         2

    如果我列举下面一些内向者的名字,你可能会不相信。

    林肯、甘地、爱迪生、希区柯克、比尔盖茨等人都是内向的,李彦宏、张朝阳也是内向的人,当然这个名单可以很长,在成功者中,有非常多的人都是内向的。又比如,我们很好奇,有些公众人物在台上魅力四射,私下却喜欢安静独处,为什么会如此?不用感到好奇,因为他们本性就是内向的。

    “内向”和“外向”有哪些差异?

    第一,内向之人和外向之人最为显著的差异就是精力恢复的方式。性格外向的人热衷于刺激感,习惯从外部世界获得活力,喜欢在人多、活动多的地方,性格外向的人并不一定比性格内向的人好交际或者更活泼。只是,他们重视外部世界,只有与外部世界发生互动,才能更好地恢复自己的精力,让他们安静或者独处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而性格内向的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内部世界,比如从思想、观念和情绪中获得精力,性格内向的人不一定就是安静或者孤僻的,但是他们的侧重点在自己的头脑内部,他们更加需要安静、适合思考的环境。

    第二,外向者需要刺激,内向者感到刺激太多。外向者喜欢社交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躲避与自己独处的尴尬境地,当他们在安静独处之时,会感觉到浑身不自在,犹如被囚禁的小鸟,觉得自己要被闷坏了,需要出去寻找刺激;而内向者有着较高的内心活动,他们并不能承受过多的外部刺激,这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太大,一旦身处人群喧闹之中,便会觉得有窒息感,他们需要安静的空间,并且觉得活动人太多,真无聊,还不如回家看看电视,或者阅读一本书籍。过多的刺激对于外向者是蜜糖,对于内向者却是砒霜。

    第三,外向者喜欢广度,内向者喜欢深度。很多外向之人是一个通晓多方面知识的人,可能知道各种八卦谈资,具有幽默感,他不想错过任何事情。而内向者喜欢深度,他们通常只有较少的几个朋友,且关系较为密切,他们喜欢深入钻研问题,不擅长多线程做事,这会让他们压力陡增。

    如果我们在内向者与外向者的连续光谱上,用0-10标注出来,0代表极端内向,10代表极端外向,大部分人都在2-9之间,极端的内向与外向者是非常少见的,也就是说,一般的内向者或者外向者是相对的。荣格认为,在连续体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是健康的,而试图将一个孩子推出他个性的自然范围使有害的,正是这种强迫人改变自己本性的举动,导致了一些精神疾病,而这恰恰被大部分人忽略。


                                         3

    内向者为何总是被误解,被质疑?

    有些不恰当的标签经常被贴在内向者的身上,比如,神经过敏、害羞、精神分裂,他们与内向当然不完全一致,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人都会出现害羞、神经过敏和精神分裂。害羞是一种社会焦虑当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和存在感受到损害时,就会出现害羞,这不是精力的问题,而是对环境缺少信心;神经过敏是某些人天生就具有的特质,与性格内向外向无关;精神分裂是精神健康领域一种常见的症状,有些人将其余性格内向和害羞混淆。

    当然,对内向者最常见的两种指责: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二是孤僻不爱交际的。由于内向之人不喜欢过多刺激,总是表现得对事情很专注,或者漠不关心似的。实际上,内向之人不仅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且还可能相反,他们拥有较好的注重内在世界的能力,擅长对事情进行反思,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内向者也并不是孤僻不喜欢社交,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性格内向者只需要很少朋友,不愿将大量精力浪费在社交活动上,他们不喜欢无所事事地闲谈,更喜欢有深度的交谈。方式的不同并不代表某一种方式更好。有时候,你甚至会发现,低质量的社交还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内向者为何老是被猜疑?有时候他们感到自己如此格格不入,总是被拿来跟外向者比较,因为我们的文化是欣赏外向者的,内向者与外向者总是不和,为毛?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外向者反应很敏捷,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内向者需要时间思考,外向者倾向于认为内向者不发表意见,为什么有所保留,但内向者确实需要时间整理与思考才能更好地表达,除非他对某一话题很熟悉,这时,需要小心了,他可能变得口若悬河。

    因此,你不必努力地向外向性格发展,你天生如此。越是往外向性格发展,你会发现最后往往是徒劳的,而且自己将不再是自己——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4

    内向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接纳自己的性格,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如果你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中,那么你将痛苦不堪,你需要认可你自己,并充分发挥内向者的优势。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美好生活的目标是达到“完美”,这个完美之所以打了个引号,是指通过了解和悦纳自己的优缺点,达到心境的平和。

    我们要知道,在内向与外向的连续光谱上,除了极端者之外,所有的位置都是健康的,我们当中的有些人可能天生外向,而有些人可能天生内向,但每个人都有一个休息点。在那里,他能够更好恢复自己的精力。

    如果你是一位内向者,没有必要自卑,在某些领域,外向者可以大放光彩(比如政治家、演讲家、记者、销售),但某些领域内向者可以大放光彩(比如工程师、程序员、编辑、文案)。

    同时,我要提醒内向者的是,很多天才都是内向性格,尤其是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一抓一大把。他们喜欢孤独胜过喧嚣,帕斯卡有句话是: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叔本华在《论孤独》中说,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从个人主义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就是:世间所有的内向,都是因为无法忍受别人的无趣。嗯,尤其是肤浅的喧嚣与无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HM2016:我的性格很内向,所以朋友很少,爸爸也不喜欢我的性格。亲戚会说我不会说话,他们会说城市里的孩子连农村的都不如,因为农村人都很外向,我只能默默伤心了。
      • 樱花梦珞:什么公众号?

      本文标题:听说你也内向,嘿,咱们一伙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rx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