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高新区名师大篷车活动在高新二中隆重开班。上午听了两节同课异构课,下午是作文指导。感受到教育同仁们的激情和热情,和对教育工作的尽心尽力的付出,我回来以后,在思考中悟,在悟中成长。
第一节课是孙燕云老师讲的《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章是《史记》中的一篇。上课伊始,这个老师就明确了自读课文的要求,让学生们自主的来学习。
这堂课分六个环节来进行:第一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关于《史记》你都知道哪些,你是从哪知道的?既是对知识的检查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们有些从注释得来的,有些是从工具书上得来的。其实也是告诉同学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个环节学生自读,要求学生张开嘴,同学之间互相提醒。你觉得哪个字哪个音需要注意?能引起你的注意,也希望同学们注意。学生们呢,找的非常不错。我们感觉到了学生们的扎实的文言文基本功。他们有的找的是通假字。有的找的是需要重点识记的文言实词,有的找的是一词多义,还有一些找的是古今异议。既学习了知识还锻炼了能力,最主要的是,这些都是学生自己获得,而不是老师强加给的。包括后面的重点译文,都是在生生互动中学生们解决了所有的难点和重点。
第三个环节是思考与探究环节。熟读课文,复述文章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与同学交流。只有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提纲挈领。既有对主要内容的复述,又有对主旨的把握。直白、简明、扼要。
第四个环节是从文章中,从字里行间中,感受“真将军”的事。大屏幕重点展示了“军礼”和“拜”的图片,为下一个环节,认识周亚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做铺垫。这个环节的设计,对于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比较的适用。
第五个环节是关于“真将军”的讨论,也就是评价周亚夫。最终大屏幕出现了重点的句子,我们也看到了周亚夫的人物形象。但是整个过程来说,我感觉这一块的内容了,讲的时间有点仓促。他的常备不懈、严正以待、他的军纪严明、治军有方,似乎让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我感觉这个作业布置非常的空和大。我不知道有没有可操作性。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见解。
第二位听课老师是张小英《周亚夫军细柳》本来应该有先入为主的感觉,可是第二位老师的授课却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的教授分这样几个环节:展示目标,出示朗读要领,自读锦囊,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了“真将军”周亚夫的形象。
张小英老师的授课特色就是,简单入题。直接出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展示我们的朗读要领: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
在这个过程中,展示文言文知识清单。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呢,通过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把握,明确了整篇文章讲了什么故事,对文言文的大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这个环节呢,做得轻巧,入心入脑。
最有特色的就是张老师的锦囊:军礼,军容,军令,军纪。带着学生有条理的去品析真将军的“真”。同时还有对天子的认识和评价。最后分角色朗读文言文。让学生再次感受真将军的形象。最后的结课,上升到一个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我们都要做一个“真”人。
通过两位老师的示范课的展示,我想到了,面对新的教材,要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要认真反复的研读课本,要理解透彻编者的意图。在思考中悟,在悟中成长,向每一堂语文课要质量,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在语文的大世界里享受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语文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