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3日,陕北清涧县郭家沟村的一户窑洞里传来了一声清亮的婴儿的啼哭,路遥出生了。
父母亲非但没有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而感到喜悦,而是更加皱眉不展,父亲用一副侏儒般的钢铁身躯为一家人四处讨吃食,母亲常年在土地上耕作。
随后的几年,家里又添了四个弟弟和三个妹妹,全家十口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他父亲一个人的肩上。
父母亲性格软弱,他过着被抛弃的生活。可以说,吃了上顿没下顿。小小的路遥,从记事起起就尝到了饥饿的滋味。
贫穷和饥饿,不仅让他感知到肉体上的痛苦,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刻骨铭心的挫伤。
用生命向土地和人民致敬的天才诗人――路遥小时候,当被别人家的孩子打了,他回家告诉父母亲,本是寻求安慰,但得到的是父亲再打一顿。
为了生存,在路遥七岁那年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哥哥—远在延川县的王玉德。路遥一直在伯父家度过了他的学生时代。伯父一家也是农民,没有孩子,他时常因为买不起一支笔而发愁。少时的路遥经常衣衫褴楼地出现在教室里,裤子破了不敢到人前去,有爱搞恶作剧的人专门把他拉到人群里,惹得众人哄堂大笑。那种毫无尊严的事情,所造成的心灵的挫伤一直伴随着他的整个青春年少时期。
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让路遥上学的,他们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地道的农民,让他锄地、砍柴、放牛。
用生命向土地和人民致敬的天才诗人――路遥然而1973年,命运突然向路遥敞开了一扇窗,他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因为文革时期他特殊的政治身份,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都不敢要他,最后延安大学中文系的领导申沛昌拍板,路遥才得以走进大学校门。这时候的路遥,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大学里丰富的藏书让他爱上了文学,痴迷上了读书、写作。他喜欢上了柳青、杜鹏程的作品,尤其把《创业史》当做自己写作的标杆。
随着《惊心动魄的日子》、《人生》的获奖,“路遥”这个名字响彻文坛。
他曾说,“如果这一生要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写一篇如《创业史》那样鸿篇巨制的小说,一定是在四十岁之前。”
从1982起,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以笔为锄,开始在纸上耕耘《平凡的世界》。
用生命向土地和人民致敬的天才诗人――路遥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开水热敷痉挛麻木的手,给《平凡的世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长年累月的笔耕之苦已经耗尽了这个陕北汉子身体里所有的活力与热情,小说发表后的他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
他的同胞弟弟王天乐曾在手稿中写到:在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六年中,所经历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他从路遥身上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当的。那种超过了牛马般的生活,不要说一般人,就连“二般人”都不要随便去踩那个要人命的雷区。
论命运,路遥是不幸的。他小小年纪被送人,成婚不久妻子离开了他,和女儿相处的时光也屈指可数。生而为人,他从未享受过家庭的关怀和人情的温度,按理说有很多理由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发泄心中的不满,可是路遥没有那样做,而是选择去热情地拥抱这片土地、拥抱陕北高原上这些平凡而朴实的人们,热情地拥抱生命中的坎坷和屈辱。选择在这个薄凉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
路遥曾无数次地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写作和父辈们在土地上的劳动并没有什么不同”,他用行动诠释了“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一生命真谛。正是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让他心怀祖国河山、心系人民,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他的精神和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迷茫中的农村青年人,使他们明白唯有劳动才能让人快乐,唯有劳动才能改变命运。
用生命向土地和人民致敬的天才诗人――路遥在娱乐化的今天,还有谁会像路遥一样坚守初心?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情中去?恐怕太少了。
在路遥死后多年,他成了一个人们茶余饭后话题里的传奇。有人说,他是中国的梵高,用生命在向土地致敬。有人说,他是苦行僧,艰难跋涉以求大成,苦心禅修以求大悟。有人说,他是夸父,倒在了追日的路上。
不由地让我想起艾青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是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当代文学界表现出怎样的冷漠,我们都不会忘记路遥。他的肉体是不在了,可精神永生!
任何时候,当翻开《平凡的世界》时,我们都能听到 这首以生命为代价而弹拨出的绝唱,并为之沉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