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的钥匙可能是锁到柜子里了。”上高中的儿子打来电话。
如果是以前一定首先是抱怨:“你怎么那么不操心呢?都上高中了,连个钥匙都拿不好。你自己想办法吧,我可没时间给你送!”然后啪的一下挂断电话,根本不会顾及电话那头儿子的心情。接下来就会在担忧中硬着心肠等到周末。以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长记性,才能学会为自己负责。(想想以前的错知错见错行是多么可怕,对孩子的伤害该有多深啊!)
现在的自己脱口而出的是:“那你怎么吃饭?下午妈妈把钥匙给你送去吧?”内心对孩子只有关心和爱。
“不用了,您那么忙!我自己会想办法的,您放心吧。我星期天回家再拿!”儿子挂了电话。
第二天早上晨读结束后,我决定给儿子一个惊喜。给孩子写了一封信,拿上钥匙往学校赶去。
朝阳中,孩子看到站在教室门口的我,露出惊喜的笑容,大步向我走来:“妈妈,您还是来了!”
我点点头,拉过孩子的手:“妈妈把爱和钥匙给你送来了!”
孩子接过钥匙,用力地握了一下我的手:“妈,您坐车回去吧!我交了宿舍的钱还剩两元,我拿给您!”
来不及反应,孩子已经冲进教室,出来时,手里拿着两元钱。拉过我的手,将钱放在我手里:“妈,我把爱和钱给您,您路上小心!”
当问题出现时,是责怪这个孩子丢三落四,故要把他训一顿?还是接纳这个事实,允许孩子不是那么完美,而将此事变成一个与孩子连接的机会呢?不同的念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