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去看《我不是药神》末期档了。”
给好几个朋友发了这句话。意思是说,你们所说的年度最佳电影,今天我终于要去看了。我赶着电影下映的尾期,买了张特价票,一个人去到电影院观看了这部30亿票房的年度最佳影片。
说实话,电影确实很不错,称得上是年度最佳影片的称号,但是影片也是可圈可点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人心。也可能是电影的评价过高,导致我的预期太高,所以当电影放完以后,我觉得,嗯,是部好电影,但是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伟大。
影片开篇很平淡,徐峥一贯的风格,长头发大胡茬子,一个离了婚,上有老下有小的单身老男人。徐峥饰演的勇哥出场是个脾气暴躁,底层的普通人,、卖开卖印度神油的保健店为生。父亲病了,妻子又和自己争着儿子抚养权,将他到逼了绝境。穷困潦倒的时候, 不速之客吕受益(王传君 饰) 的到来,让他开始了走私印度格列宁的商路。其实从这之前,影片中刻画的勇哥其实就是个普通人,包括他小舅子曹警官,在他打了老婆后,进警察局操起东西就想打他,小舅子的态度更是侧面烘托了他本身的不堪。
而后来他慢慢变好的过程中,影片也给了一定的铺垫。在他贩卖假药发家致富的时候,他和伙伴你们去思慧上班的酒吧去庆祝,几个人都喝迷糊了,送思慧回家的时候,思慧懂事的投怀送抱,当他看到思慧小女儿的时候,也突然良心发现,没有发生什么就走了。表明他骨子里还是善良的。
在这之前卖假药,他确实都是为来了自身利益而考虑的,为白血病人们贩药,也不过是为了谋生计,谈不上善良和伟大。在他卖假药生意做的很大的时候,都以为他可能要被抓了。但是如果这时候他真的被抓了,那么电影主人公卖假药就真的是卖假药了,毫无善良可言。但是影片巧妙了引出一个张长林,代替他成为了警方的逮捕对象,而勇哥刚好趁此机会脱身,去做了一点纺织厂的生意,月收入几十万。不过这一点也是可圈可点的,一个开保健店的普通人,一年内就能开厂月收入几十万,似乎也有点不太真实。但这也是剧情需要。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张长林说的那句:“最难治的病,其实是穷病。”他说他卖假药十几年了,什么病都见过,太了解这个现实了,那么多病人,你根本救不了的,其实最难治的病就是穷病。想想,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啊。一个满身市井气息的利益小人形象,张长林其实比谁都看的透,后来他在警局的时候也没有供出勇哥,确实也不算是一个良心泯灭的坏人。
后来吕受益的自杀事件,触及到勇哥,吕去世以后,让他的心又开始颤动了,他又开始做起了走私印度格列宁的卖药之路,但这个时候,他已经不为了钱,而是良心和慈悲,500百块钱进的要500块钱售出,不计运费人工成本,其实是亏本买卖,后来印度药厂关闭以后,他回收印度药店格列宁,2000元进口,仍然500元卖出,用勇哥的话说,这是该还给病人的。其实这里也有点不真实了,一个人因为慈善,因为良心,每个月亏损50多万,甚至不惜倾家荡产,把自己送入监狱,我觉得这个时候,影片对主人翁的刻画过于伟大了。
当然,这也是为了影片的进展。没有了勇哥的伟大,就不能体现出病人深切的感激之情,就不会让国法容情,提前释放出狱,就不会引起政府部门重视药品价格过高的社会现实,就不会让白血病格列宁的高价药品划入医保里面。
影片阐述的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放大化,从而激情社会反响,不得不说,选的一手好题材,同时剧本写的也是起伏跌落,情感丰富。近观最近火热的电影,无不是激起了观众内心的波澜。反映现实,讲社会,总是比那些无脑偶像剧要强很多倍的,虽然不希望导演们刻意去刻画套版的社会题材,但是更喜欢多出一下这样写实的良心剧。总比那些追社会热点的小鲜肉影星饰演的电影要强很多遍。支持本片演员和导演,支持国产电影。
网友评论